按照瞄准控制方式,坦克火控系统大体分为扰动式、非扰动式和指挥仪式3种。
采用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如瑞典的Ikv-91坦克火控系统、E型坦克火控系统、比利时的萨布卡火控系统、德国的综合坦克火控系统等。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在美国的M1、德国的“豹”Ⅱ式、日本的90式、法国的“勒克莱尔”、意大利的C1、以色列的“梅卡瓦”3型等坦克上得到广泛应用。
1.扰动式火控系统
扰动式火控属于综合式火控系统。在这种火控系统中,瞄准镜与火炮用平行四边形(也称四联杆)机构连接,瞄准线和炮轴线是平行的,瞄准线随动于火炮。炮长可以通过瞄准镜捕获和跟踪目标,并且在跟踪过程中测定目标距离和角速度。调节时,瞄准线偏移方向和火炮运动方向相反。
扰动式火控系统的特征是,炮长每完成一次射击,要进行两次精确瞄准,中间要扰动一次。
图3-7 扰动式火控系统操作过程
(a)炮长用十字线压住目标,开始跟踪;(b)十字线对准目标,出现光点;(c)计算高低和方位提前角,光电偏移;(d)手控驱动火炮,重新对准目标,开始射击
扰动式火控系统操作过程如图3-7所示。第一次精确瞄准是在激光测距仪测距时,这时要用瞄准镜瞄准线瞄准目标中心,然后用激光测距仪测定目标的距离,并在瞄准镜中产生瞄准控制光点。当计算机根据目标距离并根据各传感器输入的数据计算出射击诸元后,控制瞄准镜的装表机构自动装定好表尺,瞄准线产生偏移。偏移方向和火炮运动方向相反。这就是扰动偏移,该偏移量相当于射击提前角。当炮长发现瞄准线偏离目标后,就用手控装置调转火炮使偏离的瞄准线重新对准目标。这时火炮就调转到提前位置上,可以进行射击。这个从“偏移”到“重新对准”的过程,叫作扰动过程。这种瞄准控制方式称为扰动式。
扰动式火控系统又分为扰动式手动调炮和扰动式自动调炮两种。在手动调炮的火控系统中,火控计算机算出的射击提前角只传输给瞄准镜,不传输给火炮。炮长需要手动调转火炮,使弹道瞄准标记重新压住目标;在自动调炮的火控系统中,火控计算机算出的射击提前角不但传输给瞄准镜,而且通过按压自动瞄准开关同时传输给火炮。
扰动手动调炮的典型例子是英国的SFCS600火控系统,扰动式自动调炮的典型例子是英国的IFCS火控系统。除此之外,美国的M60A3坦克、日本的74式坦克和俄罗斯T-55/T-64等都采用扰动式火控系统。
扰动式火控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比较适合于改装老式坦克;缺点是系统反应时间较长、容易产生滞后,操作难度大一些。但是这些缺点在扰动式自动调炮火控系统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克服。
2.非扰动式火控系统
非扰动式火控系统中的瞄准镜与火炮仍为刚性连接,但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调炮回路。除了射击状态外,瞄准线与火炮轴线平行。瞄准线与火炮的运动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系统工作时,火控计算机算出的射击提前角同时传输给瞄准镜和火炮传动装置,使火炮自动调转到提前位置上,而瞄准镜传动装置则控制瞄准镜朝相反方向转动同样的角度,瞄准线和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等于零,这样瞄准线就能始终保持对准目标,看不出扰动的过程。所以其被称为非扰动式火控系统。
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的主要优点是结构不太复杂、系统反应速度快和跟踪平稳性好。
扰动式火控系统和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共同缺点是由于瞄准线没有独立稳定,即使火炮稳定了,但由于火炮质量大,稳定精度低;由于火炮和瞄准镜是机械连接,瞄准线的瞄准精度也受影响,使火控系统的动态精度受影响。因而这两种火控系统不能完全满足进行间射击的要求,仅适于短停射击。
采用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坦克有:瑞典Ikv-91轻型坦克、法国AMX-30B2等。
3.指挥仪式火控系统
为了提高行进间射击精度,目前,世界上所有性能先进的主战坦克均采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www.xing528.com)
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中,瞄准镜和火炮分开安装,不再刚性相连,各有独立的稳定装置,瞄准线是整个火控系统的基准。车长或炮长通过操纵机构控制瞄准线始终对准目标。火炮不是由炮长驱动,而是通过自同步机(或旋转变压器)及火炮伺服系统随动于瞄准线,自动赋予火炮射角和方位提前量。这样火炮就可调转到提前位置上,而瞄准镜仍然保持跟踪目标。在火炮到达射击提前精度范围后,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即重合射击门电路)自动输出允许射击信号。若此时炮手已按下发射按钮,火炮即能自动发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8所示。
图3-8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这种火控系统的显著特征是:从处于行驶状态的坦克瞄准镜向外观察时,视场中的景物几乎是不动的,所以,这种火控系统又被称为稳像式火控系统。
该种火控系统的工作机理借鉴于高炮指挥仪,因此在某些专业书籍上,称其为指挥仪式火控系统。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分为车长瞄准镜独立稳定,炮长瞄准镜独立稳定,车、炮长瞄准镜同时独立稳定三种。
(1)车长瞄准镜独立稳定:仅独立稳定车长主瞄准镜,炮长主瞄准镜不稳定。火炮只能随动于车长瞄准镜,不能随动于炮长瞄准镜,如英国的AFCS和法国的AMX-32坦克火控系统。
(2)炮长瞄准镜独立稳定:车长瞄准镜不配稳定装置,火炮只能随动于炮长瞄准镜而不能随动于车长瞄准镜,如美国M1坦克火控系统。
(3)车、炮长瞄准镜同时独立稳定:炮长和车长瞄准镜都配有独立的双向稳定装置,火炮也配有双向稳定装置,既可随动于炮长瞄准镜又可随动于车长瞄准镜,如“豹”Ⅱ式坦克火控系统。
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优点是系统反应时间短、行进间射击精度高和操作比较容易。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
为提高指挥仪式火控系统的战技性能,各国发展了双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即在原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具有观瞄、显示和控制功能的车长监控装置。这时车长与炮长一样,可以通过另一条稳定的瞄准线进行跟踪、瞄准与控制,故称为双指挥仪系统。美国M1A1、德国“豹”ⅡA6、法国“勒克莱尔”等主战坦克上采用此种火控系统。国外也称其为“猎歼”式火控系统。
以上火控系统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车长/炮长捕捉到目标并识别目标后,缺乏对目标的精确跟踪,且需花费较多的跟踪/精瞄时间,于是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便应运而生。
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典型结构是由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与目标自动跟踪器相叠加所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在独立稳定的瞄准线控制系统的前端又前置了一个跟踪线的控制系统。目标自动跟踪器以对目标运动图像的分析为基础,随时探测出目标的位置及其运动参数等信息,实现对瞄准线的自动控制,从而实现瞄准线对目标的自动跟踪。日本90式坦克最早装备了带目标自动跟踪器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以色列“梅卡瓦”MK4主战坦克也装备了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
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既提高了跟踪精度,使火控系统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又减轻了乘员的劳动强度。因此已成为当前坦克火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如以双指挥仪式(“猎歼”式)系统为基础进行目标自动跟踪系统的组建,则可同时对两个目标进行自动跟踪。
英军“挑战者”2E型坦克的KXSAEN-3B型指挥仪式火控系统被认为是现役坦克车载火控系统中最先进的火控系统。其车长周视潜望瞄准镜及炮长瞄准镜均装有独立的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中央数据处理计算机能同时运算车长及炮长标定的两组火控数据,在跟踪瞄准第一个目标同时搜索并锁定第二个目标。在第一个目标被消灭后只需按下按钮,炮口即可自动转向攻击第二个目标,待与火控计算机设定的方位重合时便可自动击发,“无间隙”地操纵火炮。
因此,“挑战者”2E型坦克几乎可同时对付两个目标,将射击循环时间降至每2发6 s左右,达到光机电模式火控系统的极限。
美国研制的自动化火控系统的自动搜索/识别子系统功能如下:毫米波雷达可以全天候自动搜索、跟踪和定位目标。同步双视场热像瞄准镜能用其宽、窄两个视场同步显示目标的热像。宽视场适用于低散射干扰背景目标;窄视场适用高散射干扰背景目标。与激光测距仪综合为一体周视瞄准镜辅助搜索。自动目标识别处理机可分别处理、识别目标的热像和毫米波图像,中央处理机可以融合同一目标的热像及毫米波图像。目标识别系统将被识别的目标分成坦克、直升机、坦克歼击车、步兵战车等几种特定类型,显示于乘员综合显示器上,同时显示出目标识别的可信度,由乘员决定首先向哪个目标射击。乘员选定了攻击的目标,系统就将目标转交给炮长的射击子系统来进行射击。
该系统还包括射击效果判定跟踪系统,能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自动报知弹着点位置,并输送给计算机,自动进行修正射击,从而大幅提高第二发射弹的命中率。
因此,自动跟踪式火控系统是未来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另外,空射和远战能力、与综合电子系统间信息的充分融合,增强目标探测及战场感知能力的多传感器融合是未来坦克火控系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