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坦克火炮的基本构造

坦克火炮的基本构造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坦克火炮和装甲车辆的火炮结构基本相同,我国现在主要装备的125 mm滑膛炮从前向后,主要由身管、热护套、摇架、耳轴、螺栓、抛壳机、平衡配重铁、高低机、支架等部分组成。热护套的功能是减小身管的日照热弯曲变形量,以提高坦克炮的首发命中率。为了减少身管弯曲对命中率的影响,现代坦克火炮均在火炮身管上装了热护套。对于定装式炮弹,其火炮闭锁是由炮闩和药筒共同完成的。火炮发射后坐时,驻退筒随炮身向后移动。

坦克火炮和装甲车辆的火炮结构基本相同,我国现在主要装备的125 mm滑膛炮从前向后,主要由身管、热护套、摇架、耳轴、螺栓、抛壳机、平衡配重铁、高低机、支架等部分组成(图3-3)。

图3-3 125 mm坦克炮

1—身管;2—热护套;3—摇架;4—耳轴;5—螺栓;6—抛壳机;7—平衡配重铁;8—高低机;9—支架

1.炮身

炮身的作用如下。

(1)使弹丸有一定的初速。发射时,火药燃烧生成气体,火药气体的压力驱动弹丸向前运动,速度逐渐增加。身管的长度越长,火药气体推送弹丸的时间越长,初速也就越大。但是身管过长,会使火炮整个尺寸增大,以及起落部分的平衡困难。

(2)使弹丸有一定的飞行方向。

(3)使弹丸有一定的旋转速度,以保证弹丸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

炮身由身管、炮尾、连接筒、抽气装置、热护套等组成。

身管采用高强度炮钢、先进的液压自紧工艺处理、内膛表面镀铬方法制造。身管内分为药室和直膛两部分,中间以坡膛连接。药室用于装填炮弹,直膛用于赋予弹丸速度和方向。

炮尾的主要作用是发射时与闩体(炮门)一起可靠地闭锁炮膛,连接身管和反后坐装置,安装炮闩的各机构(开门、关门、抽筒、击发等装置)及调整火炮后坐部分和起落部分的重量与重心位置。

连接筒用于连接身管和炮尾。

抽气装置用来抽出火炮发射后残留在身管内的火药气体,防止火炮开闩时火药气进入战斗室;同时迅速扩散炮口前火药气体,以避免影响对战场的观察。

抽气装置如图3-4所示。当火炮发射弹丸经过喷气孔时,部分高压火药气体经斜孔进入储气筒,使储气筒内气压升高;当弹丸飞出炮口后,膛内压力急速下降,这时储气筒内高压火药气便由八个喷孔向外冲击,并在喷孔出口的后方形成低压区,从而将炮膛内残存的发射气体排出火炮外。

图3-4 抽气装置

1—固定键;2—埋头螺钉;3—储气筒;4—O形密封圈;5—垫圈;6—固定螺环;7—身管

俄罗斯的“阿玛塔”坦克因采用无人炮塔,故没有设计抽气装置。

热护套的功能是减小身管的日照热弯曲变形量,以提高坦克炮的首发命中率。当身管受阳光照射时,受照射的一面温度较高,而背着阳光的一面温度较低,由于身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身管产生弯曲,在烈日下身管弯曲变形造成的炮口倾角可达一个多密位。为了减少身管弯曲对命中率的影响,现代坦克火炮均在火炮身管上装了热护套。

热护套由内有非金属隔热层的双层铝板及卡紧槽、钢带、螺栓等组成。

2.炮闩

炮闩的作用如下。

(1)闭锁炮膛。对于定装式炮弹,其火炮闭锁是由炮闩和药筒共同完成的。发射时,炮闩的闩体抵住药筒,防止其后移,而药筒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膨胀,紧贴在药室部的膛面上,从而密闭了火药气体。

(2)击发炮弹的底火。

(3)抽出发射后的药筒。

现代火炮中最广泛采用的炮闩按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式、半自动式和非自动式。自动式能自动装填、关闩、击发和开闩;半自动式能自动完成开、关闩动作,装填和击发由炮手完成;非自动式全部动作都靠炮手完成。

按照炮弹底火的击发方式不同,炮闩又可分为机械发射式炮闩、电发射式炮闩和双功能发射式炮闩三类。

(1)机械发射式炮闩。机械发射式炮闩是依靠机械能撞击实现炮弹发射的炮闩,由闭锁装置、击发装置、发射装置、保险装置、复拨器、半自动开关闩装置、抽筒装置或装弹盘总成几部分组成。闭锁装置的作用是发射时闭锁炮膛;击发装置用来击发炮弹药筒底火;发射装置用于实施发射,由电动点火发射和机械发射两套机构组成;保险装置用于防止击针自行击发或闩体未关闩到位的过早击发;复拨器用来在击发不发火时,不打开炮闩将击发装置拨回待击发状态;半自动开关闩装置的作用是在装弹后自动关闩、发射后自动打开闩;抽筒装置的作用是在发射后将弹底壳抽出,并使闩体呈开闩状态;装弹盘总成用于防止装弹时炮弹和主药筒从闩体凹槽滑下或者撞击身管端面及下筒子爪。

(2)电发射式炮闩。电发射式炮闩是指依靠给炮弹底火通电实现发射的炮闩,一般由闭锁装置、电发火装置、抽筒装置、半自动装置和放闩装置组成。

(3)双功能发射式炮闩。双功能发射式炮闩是指既可以依靠机械能撞击发射又可以依靠给底火通电发射的炮闩,一般由闭锁装置、击发装置、发射装置、保险装置、复拨器、半自动开关闩装置、抽筒装置和装弹盘总成组成。(www.xing528.com)

3.摇架

摇架是结合火炮起落部分的主体,用来固定炮身反后坐装置等构件,为炮身后坐与复进提供运动方向,配合高低机赋予炮身高低射角,以及通过耳轴将火炮装在炮塔上。

摇架由摇架本体、左右耳轴孔、机枪支座、齿弧支撑板、高低齿弧、防转键、缓冲垫、油管等组成。

根据反后坐装置安装位置的不同,摇架可分为反后坐装置上置式摇架和反后坐装置下置式摇架。

4.耳轴

耳轴用来将火炮安装在炮塔内,是火炮射击俯仰的回转中心。

耳轴左右各一,结构上由耳轴本体、滚针、轴套、垫圈、盖板和固定螺栓等组成。

5.防危板

防危板用来保护乘员的安全。防危板由左、右防危板和底座组成。

6.反后坐装置

反后坐装置由驻退机和复进机组成。反后坐装置作用如下。

(1)控制火炮的后坐运动,将火炮后坐部分的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使后坐部分停止在一定的行程上。这一任务主要由驻退机来完成。驻退机以液体为介质,将后坐能量的大部分转化成不可逆的热能,使驻退机内液体及驻退机各零件温度上升,然后把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

(2)在火炮后坐过程中,储存一部分能量,准备使后坐部分回到射击前位置,并在任何仰角上将后坐部分支持于前方位置上。这一任务主要由复进机完成。它是借助某种弹性介质(如气体)以可逆的形式储存一部分能量的机构。

(3)控制复进运动,合理调整复进能量的使用。使复进运动始终平稳、无冲击。这一任务主要由复进节制器完成。在复进过程中,它将复进机储存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不可逆的热能。

驻退筒和复进筒固定在摇架下反后坐装置连接座内,前端借固定耳与连接座内的环形槽连接。驻退杆和复进杆固定在炮尾上。

驻退机由驻退机筒、驻退杆、节制杆及调节装置等组成,如图3-5所示。

火炮发射后坐时,驻退筒随炮身向后移动。筒内大部分液体经活塞斜孔、节制孔流到驻退筒前部,小部分液体经节制杆和驻退杆间隙、调速筒斜孔、活瓣,充满驻退杆后腔。后坐动能绝大部分消耗在液体流经间隙所产生的阻力上。变直径的节制杆主要是用于调节后坐过程中的过流阻力大小。复进时,驻退筒随炮身向前运动,驻退杆后腔液体只能经驻退杆上4条导液坡槽流回前腔,因此产生阻力减缓了复进速度,使炮尾不致以高速撞击摇架。

图3-5 驻退机

1—螺栓;2—套盖;3—螺塞;4—驻退机筒;5—螺钉;6—带衬套的驻退杆;7—节制杆;8—调速筒;9—制转板;10—驻退杆螺帽;11—炮尾;12—紧塞器压螺;13,15,17—垫环;14—紧塞圈;16—隔环;18—挡环;19—皮囊;20—皮碗坐环;21—调节器活塞;22—弹簧;23—端盖

复进机主要由外筒、内筒、复进杆和密封装置等组成,如图3-6所示。

图3-6 复进机

1—开口销;2—复进杆螺母;3—圆螺母;4—螺栓;5—皮碗;6—O形圈;7—复进杆总成;8—复进机外筒;9—护盖;10—螺塞;11—复进机紧置器;12—复进机内筒

后坐时,复进筒随炮身向后运动,内筒液体经内外筒间通液孔流入外筒并压缩外筒内氮气,使其压力升高而储备复进能量。后坐终止后,外筒气体膨胀又将外筒中液体经通液孔压回内筒。同时,推动活塞向前,使复进筒带动火炮后坐部分回到最前位置。

7.高低机

高低机的作用是以手动操作方式赋予火炮和并列机枪从-4°到+13°的高低射角。

高低机固定在火炮左支架上,由涡轮箱、传动装置、保险离合器、解脱装置等部分组成。

8.高低水准器

高低水准器用来在间接瞄准时装定射角或在检测火炮时装定规定的仰俯角。

高低水准器用两个螺钉安装在左侧防危板上,结构上由本体、水准器座、补助分划环、水准气泡玻璃管等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