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坦克装甲车辆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战争期间,坦克装甲车辆大量使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坦克战成为夺取战役战斗胜利的重要形式。18天时间双方共损失坦克3 394辆,损失其他装甲车辆1 250辆,损伤数量分别占参战数量的51%和15%。

装甲车辆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装甲车辆泛指各种具有装甲防护的军用战斗和辅助车辆,包括履带式装甲车辆和轮式装甲车辆,以坦克为主要代表,常简称为坦克装甲车辆。坦克装甲车辆是20世纪战争形态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具有强大的火力、高度的越野机动性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一经出现就将人类带入机械化战争的新时代

坦克装甲车辆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装甲车辆

1914—191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历时三年零四个月,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战场上多机枪火力点、铁丝网和战壕,战争经常处于阵地战的僵局,敌我双方人员伤亡很多,为了突破由机枪火力点、铁丝网、战壕及碉堡等工事组成的坚固防御体系,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既具有坚强的防护,又具有强大火力和灵活机动能力的战斗车辆。在英国斯文顿中校、克劳姆普顿上校等人的积极倡导下,基于当时的履带拖拉机技术、枪炮技术和装甲技术,1915年英国首先研制成功一种新式武器——坦克。这种新型的陆战兵器出现不久,在几次著名的战役中就显示出它强大的战斗力。1916年9月15日,英军首次将49辆Ⅰ型坦克投入索姆河战役,由于初次生产的坦克可靠性差,真正参加战斗的坦克只有18辆,但它的突然使用,不仅震撼了敌军,也鼓舞了己方士气,使英军得以前进了4~5 km。1917年11月开始的康布雷战役,英军出动了378辆坦克,在浓雾中引导步兵冲击,突破纵深10 km敌方防御,德军惊慌失措,被歼8 000余人;1918年8月的亚眠战役,英法联军在进攻中使用了670辆坦克,使德军遭受重创,被歼48 000人,德军从此一蹶不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时速低,行程短,机动性差,火力弱,综合性能低下,基本任务是伴随步兵作战,破坏障碍物和压制机枪火力点,达成浅近纵深的战术突破,但它的出现,对以后的军事行动和军事技术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由此开创了陆军机械化的新纪元。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装甲车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到1945年,历时6年之久,战火遍及三大洲和四大洋,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场范围最广的一次全球性战争。战争期间,坦克装甲车辆大量使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坦克战成为夺取战役战斗胜利的重要形式。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首战波兰,投入了所拥有的4个装甲军共约2 800辆坦克,实施闪电式向心突击,势如破竹,显示了坦克兵团大纵深快速穿插突击的威力。1940年5月,德国大举进犯西欧,再次集中大量坦克装甲车辆用于主要突击方向,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1941年6月德国对前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投入3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共有4 000辆坦克担负主要突击任务,仅22天即突进350~600 km,到9月底进攻至莫斯科附近才被阻住。苏军从战争实践中体会到,在集团军和方面军编制内,没有强大的坦克兵团和军团就无法合围敌军重兵集团,从而难以扭转战局。为此,从1942年春开始重建坦克部队,组建坦克集团军,并大力加速新型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与生产,为转入战略反攻,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进攻战役创造条件。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德双方共投入兵力400余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3 000辆。在战役反攻阶段,苏军除以坦克集团军和机械化军编为集团军快速集群外,还首次将坦克集团军用作方面军的快速集群,发挥出强大的快速突击作用。会战中,苏军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含7个装甲师),德军损失坦克1 500辆,被歼官兵约50万人,元气大伤,从此完全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坦克参战,交战双方生产了30余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前苏联生产10.4万辆,德国生产6.51万辆,英国生产2.51万辆,美国生产10.25万辆。与敌方坦克进行战斗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火炮的激烈对抗,促进了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结构趋于成熟,三大性能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此期间,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

3.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坦克装甲车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战争的经验,各军事大国相继开始研制和加速生产新型主战坦克。为了解决战斗中的步、坦密切协同问题,在装甲输送车基础上发展出了便于乘车作战的步兵战车。随着核威胁不断增大,特别是战术核武器装备部队以后,以及核效应试验表明:坦克装甲车辆能够在核污染地区作战,坦克装甲车辆的作用就更加受到青睐。此期间,各军事大国纷纷加快了陆军机械化、装甲化的进程。在步兵建制中编入了各类坦克装甲车辆,使徒步步兵变成了以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和坦克等装甲装备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机械化(摩托化)步兵,陆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高。(www.xing528.com)

1)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

1973年发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虽然只经历了18天,但其影响举世瞩目。这次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同时,也首次大量使用了反坦克导弹等新式武器,坦克战和反坦克战成为主要的作战样式。战后统计,阿以双方共投入坦克6 570辆,其他装甲车辆8 200辆。18天时间双方共损失坦克3 394辆,损失其他装甲车辆1 250辆,损伤数量分别占参战数量的51%和15%。在损失的坦克装甲车辆中,被地面反坦克导弹、空地反坦克导弹、制导炸弹等新式武器击毁的占50%以上。这一结果,曾一度引起西方舆论界对坦克装甲车辆地位和作用的非议,认为“在反坦克导弹和其他新式反坦克武器面前,坦克已无能为力”“坦克的末日已经来临”等。然而,这种非议,并没有动摇各国军事部门继续坚持坦克是陆军主要突击兵器和陆军必须装甲化的观点。一些国家的军事领导人从军事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局部战争的经验出发,坚定地认为:“尽管反坦克武器有了改进,威力提高了,但坦克仍然是陆军主要的机动作战工具,是现代战争中完成重要任务的有效兵器”“对中东战争的不断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坦克仍然是地面部队中出类拔萃的武器系统”。事实上,反坦克导弹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不仅没有改变坦克装甲车辆在陆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加快了高新技术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使坦克的三大性能进一步协调发展。此外,反坦克导弹改装到了坦克上,坦克也有了炮射反坦克导弹,同时反坦克导弹也被改装到其他装甲车辆上,使一些轻型装甲车辆也具备了攻击主战坦克的能力,而且产生了专门的装甲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装甲防空导弹发射车等,使坦克装甲车辆车族增加了新成员。

2)海湾战争时期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化程度最高、动用装甲机械化部队和新型装甲装备最多的一次战争。开战前夕,多国部队总兵力为69万人(其中美军45万人),投入主战坦克3 500余辆,其他装甲车辆3 000余辆,部署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边境前沿和纵深,与海、空军一起对伊军形成包围态势;伊军总兵力120万人,拥有主战坦克5 800余辆,其他装甲车辆5 100余辆,主要部署在伊科战区,依托既设阵地,发挥兵力优势,力图使战争长期化、复杂化,迫使多国部队撤出波斯湾。战争共进行了42天,其中空袭长达38天,而取得战争最终决定性胜利的是100小时的地面决战。多国部队出动了12个装甲机械化师,9个装甲机械化旅和3个步兵旅,在海、空军支援下实施“左勾拳”计划,对伊军实施大纵深突击,将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包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100小时的地面进攻作战,多国部队击毁和缴获伊军坦克3 847辆,其他装甲车辆1 450辆,火炮2 917门,伊军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这次以装甲机械化部队担负主要突击任务的作战行动,是多国部队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3)未来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的运用前景

目前,世界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精确打击技术的迅速发展正促使“战争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新一轮军事革命曙光乍现,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更为广阔,具备大纵深、一体化、多维空间、快节奏的特点,战场态势变化更为急剧,战役和战斗的突然性、立体性、连续性、速决性也空前增强,突击与反突击、机动与反机动的斗争将异常激烈,作战样式、战术战法、战场威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机动突击、攻坚突破、占领和控制等作战行动的基本环节不会改变,因此,地面突击装备的地位也不会改变,仍旧是陆军高强度打击与对抗力量的拳头,是地面作战的主体力量,无论是核战争还是常规战争,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没有以三大性能高度结合为特点的坦克装甲车辆,取得最后的胜利都是不可能的。同时,装甲车辆也是担负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骨干装备,是陆军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平台,是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陆军联合装备体系的基础装备,是一体化作战网络中的重要单元

信息化所赋予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实时信息共享,将大大提高装甲兵部队指挥官的快速决策和综合使用部队的能力,未来的坦克装甲车辆,将采用新的技术途径全面提高火力、机动性、防护性和指挥控制力,以信息化和智能化坦克装甲车辆的崭新面貌,驰骋于未来的战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