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工工艺性能的探究

加工工艺性能的探究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压力容器制造中,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各种加工,为了使加工工艺简便并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而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如16Mn、20钢等均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

加工工艺性能的探究

压力容器制造中,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各种加工,为了使加工工艺简便并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包括焊接性能、可锻性、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1.焊接性

金属材料焊接性是指被焊金属在一般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能力。由于压力容器大多需要采用焊接连接,故材料的焊接性尤为重要。在焊接过程中,有些材料容易产生某些焊接缺陷,如气孔、夹渣、裂纹等,并使焊缝和近缝区性能变坏,所以往往需要特殊的工艺措施,使用特定的焊接方法,才能保证焊接质量。有些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则在一般工艺条件下,应用各种焊接方法,都能获得满意的焊接接头。由此可见,不同的金属材料存在着焊接性优劣的差别。通常把金属材料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倾向,作为评价金属材料焊接性的主要指标。

影响焊接性的因素包括:

(1)材料因素

材料是指用于制造结构的金属材料及焊接所消耗的材料。前者称为母材或基本金属,即被焊金属;后者称为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保护气体等。材料因素包括化学成分、冶炼轧制状态、热处理状态、组织状态和力学性能等。其中化学成分(包括杂质的分布与含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焊接结构中,绝大多数常用的金属材料是钢材。碳对钢的焊接性影响最大。含碳量越高,焊接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越大,焊接裂纹的敏感性越大,也就是说,含碳量越高焊接性越差。

除碳外,钢中的一些杂质,如氧、硫、磷、氢、氮以及合金钢中常用的合金元素锰、铬、钴、铜、硅、钼、钛、铌、钒、硼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钢的淬硬倾向,使焊接性变差。因此钢材的焊接性常用“碳当量(Ceq)”来进行估算。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碳当量计算公式如下:

Ceq={w(C)+w(Mn)/6+[w(Cr)+w(Mo)+w(V)]/5+[w(Ni)+w(Cu)]/15}% (2-3)

一般情况下,碳当量小于0.50%时,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随着碳当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逐渐变差。压力容器用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的碳含量(质量分数)均不大于0.25%。以Q345R(16MnR)为例,其最大碳当量为0.47%,具有较好的焊接性,只有当厚度大于30mm时,才要求焊前预热至100℃以上;而15CrMo其最大碳当量为0.66%,焊接性较差,当厚度大于10mm时,就要求焊前预热至150℃以上。

当碳当量增加时,钢材的淬硬倾向增大,硬度增加,这时钢材焊接热影响区就容易产生冷裂纹。日本伊藤等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后,提出了冷裂敏感指数(Pcm)的计算公式:

该式适用于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07%~0.22%,σb=400~1000MPa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伊藤等又根据Pcm、板厚h或拘束度R,建立了冷裂敏感性Pw、冷裂敏感指数Pcm及防止冷裂所需要的预热温度的计算公式。

Pw=Pcm+[H]/60+h/600 (2-5)

Pw=Pcm+[H]/60+R/40000 (2-6)

式中 [H]——熔敷金属中扩散氢含量(mL/100g,甘油法);

R——接缝拉伸拘束度(kg/mm·mm);

h——板厚(mm);(www.xing528.com)

Pcm——冷裂敏感指数。

Pw>0时,即有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利用式(2-5)和式(2-6),可以计算出无裂纹焊缝所需预热温度为

T0=1440Pw-392(2-7)

式(2-5)和式(2-6)适用条件:扩散氢含量[H]为1.0~5.0mL/100g,板厚为19~50mm,热输入为17~30kJ/cm,化学成分范围同式(2-4)。两式不仅考虑了钢中化学成分的影响,还考虑到钢板厚度或拘束度,以及熔敷金属中的含氢量,利用这两式可以计算出防止冷裂纹所需的预热温度。

(2)设计因素

设计因素是指焊接结构在使用中的安全性不但受到材料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结构形式的影响。例如结构刚度过大或过小、断面突然变化、焊接接头的缺口效应、过大的焊缝体积以及过于密集的焊缝数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应力集中,使结构或焊接接头脆断可能性增加。

(3)工艺因素

工艺因素包括施焊方法(如焊条电弧焊[1]、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焊接工艺(包括焊接规范参数、焊接材料、预热、后热、装配焊接顺序)和焊后热处理等。在结构材料和焊接材料选择正确、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工艺因素是对结构焊接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4)使用因素

使用因素指焊接结构的工作温度、负荷条件(动载、静载、冲击、高速等)和工作环境(化工区、沿海及腐蚀介质等)。一般来讲,环境温度越低,钢结构越易发生脆性破坏,承受交变载荷的焊接结构越易发生疲劳破坏。

2.可锻性

可锻性是衡量金属材料经受锻压加工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可锻性的优劣以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评定。塑性高,则金属不易开裂;变形抗力小,则锻压省力,而且不易磨损工具和模具。一般地说,塑性高和变形抗力小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可锻性。

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变形条件。纯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可锻性,但形成合金后,由于塑性下降、强度增高,可锻性就变差。合金元素的含量越多,金属的可锻性就越差。因此,低碳钢的可锻性较好。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可锻性逐渐变差,特别是含有提高高温强度的元素,如钨、钼、钒、钛等,这类高合金钢一般都具有较低的可锻性。金属的结晶组织与可锻性也有很大的关系。由单一固溶体组成的合金,都有较好的可锻性。如果合金中含有多种性能不同的组织,则锻压时由于各组织的变形不均就容易开裂。由于奥氏体塑性好,易于变形,锻压加工一般加热到奥氏体相区进行,但始锻温度不能过高,以免产生过烧,而终锻温度又不能过低,以免产生裂纹。

3.可加工性

金属切削加工的目的,就是用刀具从毛坯上切除多余的部分,使其达到符合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影响金属材料可加工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其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原子结构有关。钢的可加工性与其含碳量密切相关,含碳量越高,则珠光体的比例也越高,而珠光体的可加工性较铁素体差,所以高碳钢的可加工性远低于低碳钢。而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如16Mn、20钢等均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碳素钢比具有相同硬度的合金钢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这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面心立方晶体(如纯铝、纯铜、奥氏体不锈钢等)质地很软、韧性很高,这种性能将会使切削加工的表面质量很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