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使用、制造和监检的角度,有以下几种分类。
1.按承压方式分类
内压容器,即内部介质压力大于外界压力。
外压容器,即内部介质压力小于外界压力。
真空容器,即内部压力小于一个大气压的外压容器。
生产中,内压容器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分类依据见表1-1。
表1-1 内压容器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类
①如不加特别说明,本书压力均指表压力。
2.按盛装介质分类
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介质。
3.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类
反应容器(代号R),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如反应器、反应釜、聚合釜、合成塔、增压釜、煤气发生炉等。
换热容器(代号E),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热量交换的容器,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等。
分离容器(代号S),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容器,如分离器、过滤器、蒸发器、集油器、缓冲器、干燥塔等。
储运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和运输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容器,如液氨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等。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4.按安装方式分类
固定式压力容器:有固定安装和使用地点,工艺条件和操作人员也较固定的压力容器。(www.xing528.com)
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时不仅承受内压或外压载荷,搬运过程中还会受到由于内部介质晃动引起的冲击力,以及运输过程带来的外部撞击和振动载荷,因而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要求。
5.从安全监检和管理的角度分类
上面所述的几种分类方法仅仅考虑了压力容器的某个设计参数或使用状况,还不能综合反应压力容器面临的整体危害水平。从安全监察与管理的角度来看,压力容器的分类应以压力容器的危险性为核心,以分类监管为目的。为此,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固定容规》)提出由设计压力、容积和介质危害性三个因素决定压力容器类别,不再考虑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强度等级、结构形式等因素,简化分类方法,强化危险性原则,从单一理念上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类监管,突出本质安全思想。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固定容规》将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Ⅰ类、Ⅱ类和Ⅲ类),利用设计压力p和容积V值在不同介质分组坐标图上查取相应的类别,简单易行、科学合理、准确唯一。
《固定容规》将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两组,包括气体、液化气体或者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1)第一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1]。
2)第二组介质:由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组成,如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以下的化学介质,包括水蒸气、氮气等。
压力容器分类应当先按照介质特性选择分类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MPa)和容积V(L),标出坐标点,确定容器类别。
1)对于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如图1-6所示。
图1-6 压力容器类别划分——第一组介质
2)对于第二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如图1-7所示。
6.按容器壁温分类
常温容器,壁温-20~200℃。
图1-7 压力容器类别划分——第二组介质
高温容器,壁温达到蠕变温度。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容器,温度超过420℃,合金钢超过450℃,奥氏体不锈钢超过550℃,均属高温容器。
中温容器,在常温和高温之间的容器。
低温容器,指设计温度低于-20℃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制容器,设计温度低于-196℃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