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帛书:中国古代记录文字的高端方式

帛书:中国古代记录文字的高端方式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西汉时期,记录文字的载体由书简发展为将文字写在白色丝织物(缣素)上,称为帛书。可能是由于丝织品的价格高昂,或是由于古代留传下来的大量书简还没有全部换代,所以在西汉时存在简书与帛书并存的情况。由此可见,我国的帛书始见于战国,至西汉时逐步被推广使用,但囿于缣素价高,故与竹简并存。

帛书:中国古代记录文字的高端方式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那么在纸诞生之前,文化是怎样传播的呢?古人依靠过众多的材料,其中丝绸曾扮演过极其重要的角色。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是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的,以甲和骨作为文字的载体。其后出现的钟鼎文金文),是铭铸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其载体主要是青铜器。还有将文字刻在陶器、瓦当上的瓦当文字和刻在岩石上的刻石。要在上述载体上刻字相当困难,因而稍后就出现将文字书(或刻)写在竹或木上的书简,再把竹简(或木简)编结成册,即将许多竹片拴在一起。从考古的出土文物来看,汉简最多,也有秦简(如云梦秦简),还有更早的书简。据传说,在秦代皇家的书简都是写在竹简上的,秦始皇亲自理政,每天一定要看完120斤的奏章才休息,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到了西汉时期,记录文字的载体由书简发展为将文字写在白色丝织物(缣素)上,称为帛书。那时,重要的文件就都使用帛书了。其实,帛书在西汉以前就已存在。在《鲁论》(汉代今文本《论语》之一,相传系鲁人所传,故名)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张问关于士大夫的品行,孔子回答他要“言忠信,行笃敬”,子张要马上记录下来,可是又来不及去拿竹简,就写在绅(丝制宽腰带)上。据说目前已出土的最早的帛书是战国时(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帛书,已为美国所收藏,该帛书很奇特,上面有书有画,历史文物价值极高。可能是由于丝织品的价格高昂,或是由于古代留传下来的大量书简还没有全部换代,所以在西汉时存在简书与帛书并存的情况。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同时在三号墓中发现了大量的帛书,有20多种古籍,约12万字,其中有《老子》《易经》《战国策》等,这些古籍都写在缣素上。由此可见,我国的帛书始见于战国,至西汉时逐步被推广使用,但囿于缣素价高,故与竹简并存。帛书的出现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纸发明后,逐渐取代了缣素,但是,原始的纸是由茧衣、缫丝过程中的下脚废丝以及漂絮时留存在筐底的短丝形成的一种薄片。这种薄片也能用于书写,虽然价格要比缣素便宜得多,但强度不及缣素,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非织造布。还有一种纸也是由丝构成的,它是利用蚕儿在平面上吐丝,经压制成为平面丝片,称为茧纸,日本至今还在生产这种供特殊用途的茧纸。用丝来制纸,成本还是太高,后来在西汉就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如木材芦苇纤维)来造纸,东汉时蔡伦对造纸技术进行了改进,正式生产纸,从此,丝与纸才正式分道扬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