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栽桑养蚕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栽桑养蚕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蚕靠吃桑叶成长,育蚕与栽桑技术密不可分。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最适宜栽桑养蚕。早在商周时期,随着养蚕业的迅猛发展,野生桑树就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开始进行人工栽桑。图2.1.1夏代历书《夏小正》图2.1.2西汉农书《氾胜之书》在秦汉时期,栽桑养蚕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图2.1.3北魏农书《齐民要术》在隋唐时期,桑蚕技术没有新的变化,直至宋元时期,桑蚕技术又有所创新。

栽桑养蚕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蚕以桑为本,养蚕必先种桑。家蚕靠吃桑叶成长,育蚕与栽桑技术密不可分。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树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亚洲最多。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条件最适宜栽桑养蚕。桑树主要有四大品种:鲁桑(山东)、白桑(新疆)、山桑(山西格鲁桑)和广东桑。

早在商周时期,随着养蚕业的迅猛发展,野生桑树就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开始进行人工栽桑。桑树的栽培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就是用桑籽播种育成实生苗,一般用来作为嫁接用砧木;而无性繁殖则是利用枝条或桑树根进行嫁接、扦插压条来繁殖,蚕桑的优良苗木繁殖一般都采用无性繁殖。

自然生的桑树为乔木,采叶管理都不便,一般需要进行人工修剪和整枝。不论树形是高干、中干、低干还是地桑,在栽植当时或发芽之前都要按培养树形的要求剪去苗干,其后进行修剪整枝成树形。在夏代的历书《夏小正》中就有对桑树进行修剪和整枝工作的详细记载。

到了西周时,人们又认识到桑树适宜种植在高燥的地方,如在《诗经》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山有桑”和“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这里的“南山”的“山”是指山坡,而“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则是指住宅里的桑树,而古代的住宅大多建在高地上。此时,人们还懂得采用撒籽播种的方法来繁殖桑树。而修整桑枝的技术,在西周以后更为成熟,如《诗经·七月》云:“蚕月采桑,取彼斧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意思是说,三月里修整桑条,拿起砍柴刀,把太长的枝儿全砍掉,用嫩枝儿扎牢。

图2.1.1 夏代历书《夏小正》

图2.1.2 西汉农书《氾胜之书》(www.xing528.com)

秦汉时期,栽桑养蚕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最早的农书是西汉的《氾胜之书》,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桑树的栽培方法。由于桑树修整技术的不断提高,树形也产生不断的变化,由原来的自然形变化成高干、中干和低干三种,修剪形式也由原来的“无拳式”发展到“有拳式”。桑树的修枝整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可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养蚕业发展的需要。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蚕桑技术又有了更大的进步。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用压条法繁殖桑树的方法:“大都种椹长迟,不如压枝之速。”这比西汉汜胜之时是一大进步。

图2.1.3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

隋唐时期,桑蚕技术没有新的变化,直至宋元时期,桑蚕技术又有所创新。从北宋开始,我国南方的蚕农发展了桑苗嫁接的先进技术,这对旧桑树的复壮更新、保持桑树优良性状、加速桑苗的繁殖以及培育优良品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培育的桑树品种也有较大的差异。例如,我国华南地区以地桑为主,华北地区以中、高干桑为主,华东地区则以低干桑为主。

桑树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树种,桑叶是家蚕唯一的饲料。在正常情况下,春季桑树的新梢每3~4天就长出新叶一片,叶片从开叶到成熟需20~25天。由于桑叶富含生物碱成分,还可用来制作成茶叶,作为抗癌保健品桑葚是桑树的果实,古代曾经作为皇家的补品。桑皮可入中药,有止血、润肺、止咳的功效,还有淡化疤痕、利水消肿之功效,也可用来加工成纺织纤维,用于纺纱织布制衣裳。桑树的嫩枝条可以用来酿酒或入药,也可用作造纸的原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