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婷婷同学的《纹肌起舞》作品为例,这是一个首饰与皮革跨界的作品。
(1)概念解读
该作品从老人的肌肤纹理出发,而形态是年轻人跳舞的姿势,表达的是老年人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有朝气、有活力。这一系列首饰的佩戴者是年轻人,年轻人光滑的肌肤在与老人肌理的对比之下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也让佩戴者能感到,应该像老年人一样活出精彩。概念解读如图2-228所示。
(2)思维发散
从奶奶(她是一个任劳任怨,一生都爱我的人)为代表的中心点出发作思维发散,作者想到了几个跟她有关系的关键词。最后选择了皱纹老年斑和勤劳、刻苦这两个关键词为设计要素,如图2-229所示。
图2-228 概念解读(作者:杨婷婷/指导:王淼、祁子芮)
图2-229 思维发散
(3)主题调研
① 表达主题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老人的肌理,最初的调研是按照人体每一个佩戴部位来设计它的皱纹肌理,因此作者对手臂、手指、手腕等部位进行了皱纹的绘画,并且看了一些老人的照片,对它们的皱纹肌肤进行了解剖,从这里作者就明确植鞣革塑形是一个用来表达皱纹的很好形式,要还原一定的真实性(图2-230)。
② 初步了解老人皱纹的大致走向还有纹理的规律之后,接下来就会思考有什么材料能跟皱纹有联系并且能够表达高尚的品质和勤劳、刻苦的精神,体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作者首先想到是老树,找到了新疆和内蒙古沙漠上千年屹立不倒的树木。它们经历了不知多少风沙,长成了一道风景,它们每一个姿态都有一个故事。它们的身姿铿锵有力。于是作者对它们的纹理跟形态又有了一定的了解。
③ 但是由于老树的纹理跟皮肤皱纹太相像,再发展下去就会导致偏题,因此需要进一步调研,并通过拼贴梳理整理灵感和思维(图2-231至图2-233)。
图2-230 主题调研
图2-231 拼贴试验1
图2-232 拼贴试验2
图2-233 拼贴试验3
④ 舞者,她们外表很光鲜、很优美,但是背后却是下了很大功夫,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拥有美好的姿态,她们坚强、阳光,并且美丽,许多年迈的老人便拥有这样的品质。作者对舞者的舞姿进行了提取,把她们跟皱纹肌联系在一起,并且想要体现的是这种女性舒展四肢的美感。
找到一些女性优美舞姿的照片,先对这些形态有一个大致的形态提取(图2-234)。
用线条的方式根据皱纹的感觉把这些舞蹈的形态提炼出来,要从线条看出来是跳舞的姿势,所以都是一些大的轮廓线,它们有长有短(图2-235)。
很明显上面的提取还是过于生硬,所以要对它进行修改,让它皱纹的感觉更加强烈一些(图2-236)。
(4)草图绘制(图2-237)
图2-234 舞者形象提取与皱纹的结合1
图2-235 舞者形象提取与皱纹的结合2
图2-236 形象转化(www.xing528.com)
图2-237 草图绘制
(5)工艺试验
用不同的方式把老人皱纹做出来的效果(图2-238)。
图2-238 植鞣革褶皱试验
(6)制作成品
① 选用一张干净无痕的植鞣革,裁出所需要的大小,用通片机把皮革片薄(需要的纹理越细,革要片得越薄,越容易捏出效果来)。
② 把皮革打湿(用喷壶或者海绵浸水)。
③ 用镊子把皮革夹出大致的形,然后放在一边晾干,也可以把热烘机放在远处烘干(千万不能离得近,不然皮革容易变色,还容易烤焦)。等到皮革半干半湿的时候再拿镊子调整纹理。
这时捏出来的形就会固定住,因为在塑形的过程中皮革会慢慢干透,根据原来镊子定好的位置把所有的皱纹纹路都捏好。
④ 在皮革肉面突起来的皱纹缝隙部分微调纹理的形状,让纹理出现宽窄不一致的样子,翻到正面再查看效果,反复调整到纹理显出做旧的效果。
⑤ 在正面再调整皱纹隆起的部分,让中间位置的纹理凸起感强一些,如图2-239所示。
图2-239 制作环节1
⑥ 用小刻刀在皱纹的缝隙中还有边缘上刻画出一些细小的纹痕。
⑦ 沿着整体的皱纹形状把皮革剪下来,边缘处留一些,不全部剪掉,如图2-240所示。
图2-240 制作环节2
⑧ 把制作好纹理的皮革用胶水贴在一张揉皱过的皮革上面,这张皮革用来当背面。
⑨ 贴好以后沿着上面的皮革把背面的皮整齐地裁下来,如图2-241所示。
图2-241 制作环节3
⑩ 把背面皮革打湿,根据脖子、手臂、手指的形态,最后捏出皮革环绕肢体并且舞动的姿态。
⑪ 等皮革干了以后进行封边处理:先用砂纸打磨好边缘,再上一层封边液,用打磨棒反复打磨光滑,最终作品如图2-242所示。
图2-242 最终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