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等精度的观测值在真值已知的情况下(例如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可以按式(6-1)计算观测值的真误差,按式(6-6)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
在一般情况下,观测值的真值X往往是不知道的,真误差Δ也就无法求得,因此就不能用式(6-6)求中误差。由上一节可知,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多次观测,可以计算其最或然值──算术平均值X及各观测值的改正值vi;并且也知道,最或然值x在观测次数无限增多时,将逐渐趋近于真值X。在观测次数有限时,以x代替X,就相当于以改正值vi代替真误差Δi。由此得到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实用公式为
式(6-14)与式(6-6)不同之处:分子以[vv]代替[ΔΔ],分母以[n-1]代替n。实际上,n和[n-1]是代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多余观测数。因为,在真值已知的情况下,所有n次观测均为多余观测,而在真值未知情况下,则其中一个观测值是必要的,其余[n-1]个观测值是多余的。
式(6-14)也可以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来证明。根据式(6-1)和式(6-11)有
Δ1=X-l1v1=x-l1
Δ2=X-l2v2=x-l2
︙︙
Δn=X-lnvn=x-ln
上列左、右两式分别相减,得到
Δ1=v1+(X-x)
Δ2=v2+(X-x)(www.xing528.com)
︙
Δn=vn+(X-x) (6-15)
上列各式取其总和,并顾及[v]=0,得到
[Δ]=nX-nx
为了求得[ΔΔ]与[vv]的关系,将式(6-15)等号两端平方,取其总和,并顾及[v]=0,得到
[ΔΔ]=[vv]+n(X-x)2 (6-17)
式中,式中右端第二项中ΔiΔj(j≠i)为两个偶然误差的乘积,仍具有偶然误差的特性,根据其第4特性得到
当n为有限数值时,上式的值为一微小量,再除以n后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将上式代入式(6-16),得到
由此证明式(6-14)的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