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定测站点至测点之间的平距和高差;
(3)熟悉视距测量计算的方法。
2.实训设备
钢尺1把,标杆1根,经纬仪1台,三脚架1个,水准尺1把,另自备2H铅笔与计算器和粉笔若干。
3.实习方法与步骤
(1)钢尺量距
1)在略有起伏的地面上选定两点A、B,绘十字交叉线来标定点位,在A、B点插立标杆,一人站立于A点标杆后约1m处,根据A、B点处的标杆目估定线,指挥另一人将标杆立于AB直线上,视实地情况,目估定线,将钢尺拉平、拉稳,前、后尺手同时读数,记录于表4-3中,作为往侧数据,再将钢尺稍向前或向后移钢尺同法量距读数,作为返侧数据纪录于表中。将各段测尺长加起来得到往、返测总长,往、返测相对误差不超过1/200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线长度。若超限,返工。
2)可采用经纬仪定线的方式,即将经纬仪置于A点,瞄准B点立的标杆,保持经纬仪的水平制动不变,打开其竖直制动螺旋,使望远镜在竖直面内能够自由旋转,另两人从A点到B点拉尺,后尺手将尺的零点对准始点A,观看仪器的人指挥着前尺手将尺的末端放在AB的直线上,并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出定线点的标志,然后前、后尺手将钢尺拉平、拉稳,同时读数,记录于表中,前后尺手一起携尺前进,后尺手将尺的始端对准地面上前尺手画的定线点,前尺手走到大约一整尺的距离,在观测者的指挥下将尺的末端放在AB的直线方向上,观测第二段整尺长的长度,依次观测直至B点,最后一段一般不足一整尺长。然后从B点出发,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返测,返测所选择的定线点与往测的定线点不能采用同一个点。将各段测尺长加起来得到往、返测总长,往、返测相对误差不超过1/200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测线长度。若超限,返工。本次实习就采用经纬仪定线的观测方法。
往返测定线点如图4-17所示:
图4-17 往返测定线点
(2)视距测量的方法和计算
1)视距测量步骤
利用钢尺量距中的始终点,在始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测站点标志至经纬仪横轴的高度,精确量至厘米),假定测站点的高程为50m,记录在表中。视距测量一般以盘左位置进行观测,每人选择高、平、低三个测点进行视距测量。测量时,读取下丝读数b、上丝读数a、中丝读数V以米为单位,读至毫米)记录在表中,然后读竖盘读数L(读至分)并记录,用计算器即可算出测站至测点的平距和高差,以及测点的高程。
2)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
平距 D=Klcos2α=100(a-b)cos2α
高差 h=D·tanα+i-V=100(a-b)sin2α+i-V
测点高程 H=H站+h=(H站+i)+D·tanα-V=Hi+100(a-b)sin2α-V
式中 α——竖直角;(www.xing528.com)
b——下丝读数;
a——上丝读数;
l——视距间隔,l=a-b;
K——视距乘常数,K=100;
V——中丝读数;
i——仪器高;
H站——测站点的高程;
Hi——仪器的视线高程。
当采用i=V时,即置仪后,先量仪器高i,再在水准尺上对应于仪高的位置上绑一根红线,每次照准,用十字丝中丝瞄准红线,使i=V,则公式简化为
h=D·tanα=100(a-b)sin2α;
H=H站+100(a-b)·sin2α
4.注意事项
(1)要认清所用钢尺是刻线尺还是端点尺;
(2)钢尺量距时不宜全部卷出,因尺末端连接处不牢固,量距时不宜受力;
(3)使用钢尺时应不扭、不折、不压、不拖;
(4)进行返测,返测所选择的定线点与往测的定线点不能采用同一个点,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表4-3 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记录表
(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