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历代能绘制出较高水平的地图,是与测量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三国时魏人刘微所著的《海岛算经》,介绍利用丈杆进行两次、三次甚至四次测量,求解山高、河宽的实例,大大促进了测量技术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测绘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版发行了地图1600多种,发行量超过11亿册。测绘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出各类测绘技术人员数万名,大大提高了我国测绘科技水平。

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测量工作开始得很早。春秋战国编制了四分历,一年为365.25日,与罗马人采用的儒略历相同,但比其早四、五百年。南北朝祖冲之所测的朔望月为29.530588日,与现今采用的数值只差0.3s。宋代杨忠辅编制的《统天历》,一年为365.2425日,与现代值相比,只有26s误差。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准确的数据,在于公元前四世纪就已创制了浑天仪。汉代张衡改进了浑天仪,并著有《浑天仪图注》。元代郭守敬改进浑天仪为简仪。用于天文观测的仪器还有圭表和复矩。用以计时的仪器有漏壶和日晷等。

在地图测绘方面,由于行军作战的需要,历代帝皇都很重视。目前见于记载最早的古地图是西周初年的洛邑城址附近的地形图。周代地图使用很普遍,管理地图的官员分工很细。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地图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陪葬的占长沙国地图和驻军团,图上有山脉、河流、居民地、道路和军事要素。西晋时裴秀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方丈图》,并创立了地图编制理论——《制图六体》。此后历代都编制过多种地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北朝时谢庄创制的《木方丈图》;唐代贾耽编制的《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固》及《海内华夷图》;北宋时的《淳化天下固》;南宋时石刻的《华夷图》和《禹迹图》(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元代朱思本绘制的《舆地图》;明代罗洪先绘制的《广舆图》(相当于现代分幅绘制的地图集);明代郑和西洋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清代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等。我国历代能绘制出较高水平的地图,是与测量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

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有丈杆、测绳(常见的有地笆、云笆和均高)、步车和记里鼓车;测量高程的仪器工具有矩和水平(水准仪);测量方向的仪器有望筒和指南针(战国时期利用天然磁石制成指南工具——司南,宋代出现人工磁铁制成的指南针)。

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数理知识紧密关联。公元前问世的《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都有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量的记载。三国时魏人刘微所著的《海岛算经》,介绍利用丈杆进行两次、三次甚至四次测量(称重差术),求解山高、河宽的实例,大大促进了测量技术的发展。(www.xing528.com)

我国古代的测绘成就,除编制历法和测绘地图外,还有唐代在僧一行的主持下,实量了从河南白马,经过浚仪、扶沟到上蔡的距离和北极高度,得出子午线1°的弧长为132.31km,为人类正确认识地球作出了贡献。北宋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发现。元代郭守敬在测绘黄河流域地形图时提出了“以海面较京师至汀梁地形高下之差”,是历史上最早使用“海拔”观念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测绘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和统一了全国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建立了遍及全国的大地控制网、国家水准网、基本重力网和卫星多普勒网;完成了国家大地网和水准网的整体平差;完成了国家基本图的测绘工作;完成了珠穆朗玛峰南极长城站的地理位置和高程的测量;配合国民经济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测绘工作,例如进行了南京长江大桥、葛洲坝水电站,宝山钢铁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工程的精确放样和设备安装测量。出版发行了地图1600多种,发行量超过11亿册。在测绘仪器制造方面,从无到有,现在不仅能生产系列的光学测量仪器,还研制成功各种测程的光电测距仪、卫星激光测距仪和解析测图仪等先进仪器。测绘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出各类测绘技术人员数万名,大大提高了我国测绘科技水平。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测绘科技发展更快,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全国GPS大地网已完成;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我国第一套实用电子地图系统(全称为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测绘科技水平,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发奋图强,励精图治,是能迅速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测绘科技水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