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系统最多有三种延迟:采样/保持延迟、计算延迟和速度估计延迟。
采样/保持延迟是由于存储数据而产生的。在采样的开始,数据是新的,但是在采样周期内都是老数据。由上面保持一节分析得到,在整个采样周期T内,采样/保持延迟的时间是数据的平均使用时间,即0.5T。
计算延迟是由于执行控制律需要时间而产生的。与模拟控制系统不同,数字控制系统在采样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计算控制律输出。计算延迟不会导致增益的衰减,但是延迟时间可能是从采样周期的一小部分到整个周期,它是由控制律的复杂度和编程技巧决定的。当控制律确定后,编程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速度估计延迟是由于位置估计速度产生的,只有依赖于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系统才会有这种延迟。控制系统通常把速度表示成两个最临近的位置的差分,这种估计产生了与采样/保持等效的额外相位滞后,因此数据的平均使用时间是0.5T,这个延迟与采样/保持产生的延迟时间是一样的。当然,速度估计延迟是可以通过采用其他的速度估计方法来减小的。
因此,由数字控制产生的总延迟是三种延迟之和,见表5-2。采样相位滞后在控制回路的总相位滞后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可能导致延迟对数字控制系统的影响比较大,响应能力不及相对应的模拟控制系统。当缩短采样周期,使采样相位滞后在控制回路的总相位滞后中不占主导地位,这时,数字控制系统的优点就会突现出来。
表5-2 延迟源
有经验的工程师也会将计算延迟与采样周期一起考虑。在输入信号经过采样后,为了获得最后新的输出,通常需要执行许多计算,执行计算所花的时间通常要超出采样周期的一半。由于回路中的延迟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自然期望能通过重新设计控制算法来减小这种延迟,考虑以下算法形式:
CN=KRN+历史数据 (5-28)
式中 CN——当前输出;(www.xing528.com)
RN——当前输入;
历史数据——以前的输入与输出的组合。
一般而言,控制算法都可以写成式(5-28)的形式,其优点是这种形式可以把读取RN与输出CN之间的计算次数减少到一次加法与一次乘法。每个周期内的处理步骤如下:
①读取RN;
②计算CN=KRN+历史数据;
③输出CN;
④计算下一个周期的历史数据。
计算延迟以前几乎从未讨论过,这也许是由于它不符合数字控制中无所不在的z变换分析法的缘故。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延迟可能比较大,然而式(5-28)的应用又常被忽略,所以计算延迟在很多控制系统中限制着系统的性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