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软件组态优化

系统软件组态优化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项目要求,控制系统由一个控制站、一个工程师站、两个操作员站组成。软件组态填写的地址要与硬件设置一致。图10-9操作站组态流程1)主机设置操作站的基本参数有地址、类型、冗余和注释,可选参数有策略表、控制站诊断屏蔽。

系统软件组态优化

利用JX-300XP系统组态软件SCkey对系统的软硬件构成进行配置,也即用户为系统设定各项参数的操作。完整的项目组态包含: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操作画面设计,控制方案编写,报表制作等。组态主要内容:控制站组态和操作站组态。

控制站组态流程如图10-5所示。

图10-5 控制站组态流程

1.系统的总体设置

指对系统控制站(主控制卡)、操作员站以及工程师站的相关信息进行配置,包括各个控制站的地址、控制周期、通信、冗余情况以及各个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的地址、冗余情况、关联策略表、控制站诊断屏蔽等一系列的设置工作。根据项目要求,控制系统由一个控制站、一个工程师站、两个操作员站组成。

1)主控制卡设置

(1)型号、地址、冗余、周期、冷端。软件组态填写的地址要与硬件设置一致。

(2)断电保持、阀位设定值跟踪:保留默认设置。

2)操作站的设置

操作站设置内容包括:IP地址、类型、冗余、关联策略表、注释、控制站诊断屏蔽等。

按照项目要求,需要增加一个工程师站和两个操作员站,设置相应的IP地址。并在注释处把工程师站注释为ES130,操作员站注释为OS131、OS132。

3)I/O设置

I/O组态设置内容包括数据转发卡设置、I/O卡件设置、I/O信号点属性设置,数据转发卡有型号、地址、冗余和注释,IO卡件有型号、地址、冗余和注释,I/O点有位号名、注释、地址、参数、趋势、报警、语音和重要位号。

2.系统组态规范

系统组态规范包括控制站部件注释(JX-300XP)、位号命名和备用通道。

1)控制站部件注释(JX-300XP)

控制站部件注释有主控制卡、数据转发卡、I/O卡件和I/O位号,数据转发卡SC机柜编号—机笼编号(机笼编号为1~6的数字),I/O卡件未使用XP562-GPR、XP563-110V/220V/GPR时可注释卡件型号或信号类型,使用XP562-GPR、XP563-110V/220V/GPR时可注释为端子板类型/SC机柜编号—端子板标识/DB25接口编号,I/O位号可注释是否配电、三线制或四线制信号、是否经安全栅隔离器等信息。

例如,SC1表示第一个控制站,“SC1-1”表示数据转发卡安装在第一个机柜的第一个机笼,XP562-GPR/SC1-A1/1表示使用XP562-GPR端子板,卡件使用1#DB25接口,这块端子板的标识为A1,放在第一个控制机柜(SC1)。

2)位号命名

位号命名应符合行业规范要求,位号名宜遵循字母代号的含义,如F—流量、P—压力、T—温度、L—液位、I—指示、Q—积分、V—阀门;由字母、下画线和数字组合,以字母、下画线开头,如FI_101、PI_101、TI_101、FV_101;长度不超过10个字符;不能为空、不能重复。

3)备用通道

所有卡件的未使用通道必须注上备用位号,备用位号命名原则为:模入点采用“AI********”,描述采用“备用”;模出点采用“AO********”,描述采用“备用”;开入点采用“DI********”,描述采用“备用”;开出点采用“DO********”,描述采用“备用”。其中,**+**+**+**为主控制卡地址+数据转发卡地址+卡件地址+通道地址。

3.常规控制方案组态

完成I/O组态后,需要对系统甲醇流量的信号进行控制方案组态来实现控制,单回路如图10-6所示,回路设置如下。

(1)回路位号:填入该回路的位号名称。

图10-6 甲醇流量控制方案——单回路

(2)回路注释:填入该回路的说明描述。

(3)回路输入:填入回路反馈量的位号,只允许选择模拟量的输入信号(PV测量反馈)。

(4)输出位号:填入回路的输出位号,只允许选择模拟量的输出信号(MV阀位)。

(5)跟踪位号:回路外接硬手操器时,为了实现从外部硬手动到自动的无扰动切换,必须将硬手动阀位输出值作为计算机控制的输入值,跟踪位号就用来记录此硬手动阀位值。

1)组态编译

组态编译有快速编译、全体编译和控制站编译,快速编译编译除了未进行修改的流程图外的所有组态信息,全体编译编译所有组态信息,控制站编译编译选中的控制站组态信息。

组态文件必须通过系统编译正确,才能进行下载、发布操作。

2)组态备份

组态进行过程中或组态维护修改前,建议及时备份组态。组态备份如图10-7所示。

3)组态下载

组态下载是在工程师站上将组态内容编译正确后下载到主控制卡,如图10-8所示。

图10-7 组态备份

图10-8 组态下载

组态下载有仿真下载和在线下载,仿真下载仅适用于仿真器XP\FW246。系统支持在线下载,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下载须严格管理、遵循规范、谨慎操作。

4.操作站组态

操作站组态流程有主机设置、画面设置、总体设置、编译和发布,如图10-9所示。

图10-9 操作站组态流程

1)主机设置

操作站的基本参数有地址、类型、冗余和注释,可选参数有策略表、控制站诊断屏蔽。

工程师站的操作站注释及命名为ES+地址,如ES130;操作员站的操作站注释及命名为OS+地址,如OS131。ES为Engineer Station的缩写,OS为Operator Station的缩写。

2)画面设置

(1)画面设置的组成。

操作站的画面设置包括操作小组、标准画面和光字牌。

①操作小组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组观察、设置、修改不同的标准画面、流程图、报表等,当需要建立多个操作小组时,建议设置一个总的操作小组,其包含其他操作小组下的所有内容。

②标准画面的界面标准,风格统一,直接添加相应位号即可,编译后可以自动生成画面。

③光字牌行为0~3,列为1~32,单个操作小组下最多设置32个光字牌,设置时尽量让行数小,避免占用过多的报警信息栏,每个光字牌只能关联同一数据组下的分区。

A.自定义键有翻页和按键,翻页(PAGE)用于画面切换,格式为:

(PAGE)(页面类型代码)[页码],

如翻到流程图第一页,为:

PAGE GR 1;

按键(KEY)用于替代操作员键盘上其他已有的按键,格式为:(www.xing528.com)

(键名)。

B.语音报警的优先级为:位号语音报警>分区语音报警>等级语音报警,同一类型的报警按报警产生次序排列。

C.画面跳转:跳转到对应流程图或趋势画面。

(2)画面组态流程,如图10-10所示。

选择对应的操作小组,增加画面,命名并保存到组态文件的Flow文件内。画面的基本属性设置见表10-8。流程图的宽度为显示器横向分辨率×24,高度为显示器纵向分辨率×158。

图10-10 画面组态流程

表10-8 画面属性设置

①静态图形包括基本图形、模板库图形和调整工具,基本图形有直线、折线、曲线、弧线、矩形、椭圆、多边形等,调整工具有颜色、层次、对齐、旋转、组合等,实例如图10-11所示。

图10-11 静态图形参考实例

绘制静态图形时,先绘制主设备,然后绘制管道,再绘制动态数据,最后进行画面整体处理。完成设计院图纸到工艺流程图的转换。

②动态图形包括动态数据、动态特性和命令按钮,动态数据有设计院图纸、数据显示和开关显示,动态特性有比例填充、显示/隐藏、前/背景色、闪烁、旋转、渐变换色、水平移动、垂直移动。

命令按钮包括普通命令按钮和特殊翻页,普通命令按钮有翻页、赋值和打开弹出式流程图,弹出式流程图组态流程如图10-12所示。

图10-12 弹出式流程图组态流程

弹出式流程图的绘制方法与常规流程图相同,但保存路径不同,另外,弹出式流程图的浮动窗口可以作为自定义操作面板。

弹出式流程图调用可以采用普通命令按钮和特殊翻页按钮,普通命令按钮有打开:

OPENSCG X坐标 Y坐标 文件名

精灵替代小流程图,流程图里关联设备数据,在流程图中当作模板使用(不关联数据)。

(3)报表组态流程(Report),如图10-13所示。

图10-13 报表组态流程

①新建报表。选择对应的操作小组,增加报表,命名并保存到组态文件的Report文件夹内。

②表格编辑。可以进行单元格合并/拆分、插入/删除/追加、行列尺寸调整、单元格格式、字体格式、颜色、对齐、页面设置(打印)的操作。

③数据组态。事件定义:事件定义用于设置数据记录、报表产生的条件,用Event[1]、Event[2]、Event[3]……表示事件序号,事件表达式由操作符、函数、数据等标识符合法组成,表达式所表达的事件结果必须为布尔值。

事件定义时,输入时间后必须回车,表示确认,同时自动检测语法,常用操作符和常用函数分别见表10-9和表10-10。

表10-9 常用操作符

续表

表10-10 常用函数

时间引用:设置事件的时间格式。

位号引用:事件发生时,记录的对应位号的数值或状态。

数据填充:在表格中记录相应的位号数据、时间数据。

数据运算:运算表达式为:=计算式,表格运算为单元格数据引用R行号C列号,统计函数有SUM、AVE、MAX、MIN,例如

:=R2C1*R2C5+{PI-102}[2]

:=SUM(R1C4,R2C5)Mod 2

:=AVE(R4C3,R15C3)

④报表输出。报表自动打印,报表离线查看。

3)总体设置

总体设置包括用户设置、区域设置、文件设置和报警颜色。

图10-14 用户设置角色

(1)用户设置。如图10-14所示,角色是各类人员在组织中的岗位及承担的职责、权利,如操作人员、仪控人员、管理人员等。

用户功能权限(推荐规范)如图10-15所示。

图10-15 用户功能权限

(2)区域设置。数据组主要将数据分流过滤,使操作站只关心相关数据,减少负荷;数据组的划分可实现服务器/客户端的模式;数据分区包含一部分相关数据的共有特性,包括报警和可操可见;公共组0组和其他数据组的0区不能删除,一般也不修改。

区域设置涉及光字牌、报警监控、二次计算、策略设置和用户授权等。

(3)文件设置。包括历史报警、历史趋势和操作记录。

(4)报警颜色。包括报警级别颜色(实时)、瞌睡报警(消除未确认)、历史报警和背景颜色。

4)编译和发布

组态调试和发布对话框分别如图10-16和图10-17所示,“调试组态”对话框中的“启动监控”单选按钮为本地监控运行模式,历史数据记录在组态文件RUN文件下;“启动数据服务”在不启动监控的情况下直接启动数据服务功能。

图10-16 “调试组态”对话框

图10-17 组态发布对话框

为保证操作站组态的一致性,操作站组态由工程师站统一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