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网漏损控制:DMA管理的案例研究

管网漏损控制:DMA管理的案例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及时发现管网漏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提高供水的安全性。DMA管理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水工业协会首次倡导。Malcolm Farley等人提出把开放的供水管网分割成一些较小的、易于管理的计量区域或检漏区域。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真实漏损控制实践。本项目通过实测给水管网DMA的夜间流量,解析后获得近似的真实漏损数值。然而,实际案例中真实漏损的评估、DMA实施流程,及夜间流量与产销差的关系,少有文献涉及。

侯煜堃1 陈 洁2 赵春会2

给水管网漏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也降低了供水服务的质量。及时发现管网漏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漏损管理,可以及时评估、预警管网漏失,保障管网输配水安全。

DMA管理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国水工业协会首次倡导。Malcolm Farley等人提出把开放的供水管网分割成一些较小的、易于管理的计量区域或检漏区域(DMA)。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真实漏损控制实践。它能使供水企业便于查找问题区域的漏损。之后,John Morrison等人提出,夜间最小用水量包括居民用户夜间用水量、非居民用户夜间用水量和异常的夜间用水量,其中异常的夜间用水量涵盖背景漏失和破管漏失,即真实漏损水量;同时也提出BABE概念,即背景漏失和破管漏失水量组分估算方法。本项目通过实测给水管网DMA的夜间流量,解析后获得近似的真实漏损数值。具体做法是通过对DMA小区进口安装高精度流量计,大频率地采集分析凌晨2∶00—4∶00的夜间流量数据,采用置信度95.5%、置信区间为(μ-2δ, μ + 2δ)的方法,不通过组分分析,直接估算DMA夜间真实漏损水量。(www.xing528.com)

然而,实际案例中真实漏损的评估、DMA实施流程,及夜间流量与产销差(无收益水量)的关系,少有文献涉及。本文从实践角度尝试阐述这一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