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污染
食品的生物污染是指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昆虫及其排泄物等对食品的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昆虫都可造成生物性污染。在控制生物污染风险方面,应做到以下四点。
(1)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2)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3)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根据产品特点确定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微生物监控;必要时应建立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包括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监控和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
2.物理污染
食品的物理污染是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混入食品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限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危害的来源有可能是原材料或包装材料中的外来物质,也可能是加工过程或工人操作带入的外来物,或者是设计或维护不好的设施和设备。在控制物理污染风险方面,应做到以下四点。
(1)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2)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
(3)应采取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检查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
(4)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www.xing528.com)
3.化学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是指由各种有害金属、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对食品的污染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危害最严重的是化学、农药、兽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类如苯并(a)芘、N-亚硝基化合物等污染物。在控制化学污染风险方面,应做到以下七点:
(1)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2)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3)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4)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5)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
(6)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贮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7)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其风险。
4.食品包装污染
食品包装是食品商品的组成部分。它保护食品,使食品在离开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防止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外来因素的损害,它也可以有保持食品本身稳定质量的功能,方便食品的食用,同时它又是首先表现食品外观、吸引消费的形象,具有物质成本以外的价值。在食品包装要求方面,应做到以下两点:(1)食品包装应能在正常的贮存、运输、销售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品质;(2)使用包装材料时应核对标识,避免误用;应如实记录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