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凳: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下的高型坐具

凳: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下的高型坐具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凳是没有靠背的高型坐具,是在游牧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特别是印度佛教文明的影响之下出现的。长安唐韦氏墓壁画《观花图》中绘制了一妇女坐在高凳观花,凳子为简单的座面、腿足和横组合,已具有宋式家具的雏形了。长安唐韦氏墓壁画《野宴图》中则绘制了高案之侧,长凳之上饮宴的场景,长凳可供三人坐,上应铺锦绣之类。如唐张萱《捣练图》和唐周《内人双陆图》中的凳都出现类似的“月样杌子”形象。

凳:印度佛教文明影响下的高型坐具

凳是没有靠背的高型坐具,是在游牧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特别是印度佛教文明的影响之下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凳的形象就开始明晰起来,在敦煌壁画中多有表现,佛教人物坐于高凳之上(见图2.22),呈垂足状。

隋唐五代时期,凳已经普遍使用了,使用场景也丰富起来,不仅有单人独坐的方凳,还有多人共坐的长凳。长安唐韦氏墓壁画《观花图》中绘制了一妇女坐在高凳观花(见图2.23),凳子为简单的座面、腿足和横组合,已具有宋式家具的雏形了。长安唐韦氏墓壁画《野宴图》中则绘制了高案之侧,长凳之上饮宴的场景(见图2.24),长凳可供三人坐,上应铺锦绣之类。

唐时期,多在绘画作品中出现一种座面呈半圆形,称为“月样杌子”的高型坐具,座面之上一般铺锦绣,四足落地,旁设桌案,配合使用。如唐张萱《捣练图》(见图2.25)和唐周《内人双陆图》(见图2.26)中的凳都出现类似的“月样杌子”形象。

●图2.22 敦煌北周第290窟佛传故事《阿私陀占相》中的高凳

●图2.23 长安唐韦氏墓壁画《观花图》中的凳(www.xing528.com)

●图2.24 长安唐韦氏墓壁画《野宴图》中的高案与长凳

●图2.25 唐张萱《捣练图》中的“月样杌子”

●图2.26 唐周昉《内人双陆图》中的“月样杌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