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疗信息化的数据共享与互通:瓶颈与前景

医疗信息化的数据共享与互通:瓶颈与前景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是医疗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仅有3%的医疗机构实现数据的互通,大部分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医院数据尚未打通。医疗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而数据整合是基础的基础。但没有前3代的坚实基础,第4代便不可能横空出世,前3代是从传统医疗到智能医疗的必经之路。

医疗信息化的数据共享与互通:瓶颈与前景

医疗服务可以说是人类的诺亚方舟,没有这套自我修复系统,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就缺了重要的保障。随着人类寿命越来越长,按照单人固定成本×保障年限计算,人类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应对医疗资源不足,设计合理的体系避免过度医疗,确保医疗资源高效对接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是除医疗技术发展外,医疗行业最需面对和解决的困局。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之前,医生凭借邮寄的诊疗指南和论文目录,或通过与区域内同行的交流更新知识、提升诊断准确率。现代医学则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采集和判断,借助大数据来降低误诊率。近20~30年医疗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医疗技术本身的突破,各国都在推进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英美的医疗信息化已发展60多年,目前仍是国家医疗发展的重点。以美国为例,到2010年已有71.8%的医生使用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系统,相对于传统做法,差错率下降了41%,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51%[37]。之后美国政府继续加大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美国卫生部开支最大的项目是IT基础设施建设,仅2011年该项目支出就达1.831亿美元[38](见图3-12)。

978-7-111-57254-1-Chapter03-12.jpg

图3-12 新技术与医疗技术发展关系图

中国起步晚,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医疗信息化(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系统至今,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医院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渗透率达78.59%,已有69%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已经建成统一信息编码体系,其中ICD10(疾病代码)使用占比83.6%,是最高的,影像传输的文件标准只有60%,后面的ICD9占50%以下[39]。(www.xing528.com)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医疗技术和医疗信息系统相辅相成、快速迭代发展,比如器官打印、智能医疗监测硬件、手术机器人纳米探测等都需基于3D打印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希望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为医学带来重大转折。一方面提升诊疗的准确率,控制医疗支出成本,扩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人群;另一方面在个人健康管理和个性化诊疗方面有所突破。

只是,想象固然美好,现实依然残酷。继续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医疗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信息孤岛、利益屏障、单点突破需要国家统筹发展的问题,物理局限和机构局限导致信息不能流转,不能实现整合效应。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是医疗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仅有3%的医疗机构实现数据的互通,大部分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医院数据尚未打通。

曾经有人说,如果金融是互联网+的最后一个目标,那么医疗永远不可能互联网化。这么绝对的说法来源于“任何形式的线上服务都无法取代线下医疗核心服务”这样的共识。意味着医疗的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智能化更适合围绕医疗服务的基础建设和周边服务展开,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提升医疗服务流程效率,增加精准度。医疗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而数据整合是基础的基础。万里长征壮志未酬,目前世界医疗的进展仍卡在信息化阶段(图3-13第2代和第3代),到了第4代——合作决策就已经进入智能医疗阶段。但没有前3代的坚实基础,第4代便不可能横空出世,前3代是从传统医疗到智能医疗的必经之路。

因此,现阶段智能医疗的发展出现了基础建设与创新探索同步发展的局面。一边是各地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和医疗数据库建设上发力,一边是多家商业组织和科研机构在精准医疗、智能临床诊断系统、智能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医疗机器人、智能监测硬件等方面均进行尝试和累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