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

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项技术的开发将通过生物特征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具体则以人脸识别为主,并结合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完成用户的身份验证。

人脸识别与身份认证技术

信用管理是金融服务的基础,用户身份识别和验证则是信用管理的基础。

用户身份验证包括两个步骤:

1)网点对用户身份和证件的识别;

2)完成交易时进行的密码验证。

这两个步骤既是金融服务的基础,又是用户唯一可体验到的确保自身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完善的安全认证手段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安全感,提高用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还能够快捷、准确地识别出用户身份,从而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用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服务的第一步,自此金融机构与用户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目前金融服务在用户身份识别方面仍有以下痛点。

1.服务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网点对用户身份验证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人工验证的方式,通过检查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信息能否“人证”匹配,用户输入密码与储存密码是否一致,完成身份验证的过程。因为金融安全的需求和监管政策的限制,目前为止,金融监管机构仍要求用户金融账户的开设必须到线下网点,通过人工服务验证用户身份,所以银行、证券公司需要铺设大量的线下营业网点,雇用大量柜员来与用户建立联系。受线下网点覆盖范围限制,也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网点的设置和员工数量不断增加。另外,由于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导致服务过程中用户等待时间相对较长,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www.xing528.com)

2.已有密码验证手段仍存在风险

目前金融业在交易过程中,主要使用数字密码完成身份验证,数字密码验证存在的风险包括密码被非法途径获取、密码被破解等。因这些问题给用户带来的财务损失时常发生,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高性能计算,数字密码被破解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未来,现在通行的数字密码等加密手段将毫无招架之力,将在短时间内被轻而易举地破解。因此,金融业通过新技术来提升用户身份识别的安全性已是迫在眉睫。

3.大额及复杂业务流程较难简化

为了减少交易风险,大额现金交易、贷款等复杂业务要求用户必须亲自前往金融机构的线下网点办理,需由人工完成用户身份验证及办理后续相关业务。在出现更安全、高效的身份识别手段之前,该类业务与账户开设业务相同,业务流程的简化难以推进。

在感知智能技术突破之后,人工智能带给金融行业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即基于视觉识别技术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和验证。这项技术的开发将通过生物特征完成用户身份识别,具体则以人脸识别为主,并结合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完成用户的身份验证。

首先,在开户环节通过机器替代人工完成用户的身份验证,在2014年LFW人脸识别测试中,汤晓鸥教授团队开发的DeepID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率达到99.15%[17],超过人眼的97.52%,此外旷视科技等公司研发的活体识别技术,使机器能够完成识别活体生物或图片的任务,防止使用照片替代本人的情况发生,让远程开户成为可能,进而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免去烦琐的业务流程,推动金融业服务的互联网化。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研讨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及远程开户的可行性,根据2015年12月25日央行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规定,生物特征识别尚不能作为身份验证的主要手段,但是已经允许有条件的银行作为辅助验证手段进行试点。如果技术标准和具体实现办法得到通过,用户即可在家自行办理账户开通。同样地,复杂业务的办理也不再需要人工验证用户身份的环节。随着机器识别用户身份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大范围推广应用,银行可以逐步减少线下网点和同期在岗柜员数量,节约人力的同时还能提升用户体验。

其次,在交易环节通过生物特征,例如人脸验证身份,避免了忘记密码、密码被盗等问题。同时,在身份验证这一环节,已有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辅助验证手段,使用机器替代人类的眼睛,完成“看”的工作,在机器已经比人类看脸更准确、高效的条件下,有效实现了效率提升,并降低错误发生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