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吴中故家大族的兴衰:昆山大家族的故事

明代吴中故家大族的兴衰:昆山大家族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1-0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与魏晋南北朝时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受国家政策支持的世家大族不同,明代吴中故家大族,虽然有些家族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但大部分是在成化、弘治时达到极盛的富家豪户,他们拥有田庐、产业、声望,然而在正德、嘉靖年间,却纷纷破产衰落。本文以归有光所谈到的一些家族兴衰变迁情况为线索,具体考察成化到嘉靖一百年间吴中故家大族的盛衰变化,当然,有时为便于长期比较,会上溯到明洪武初。

归有光(生于明武宗正德二年,卒于明穆宗隆庆五年,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嘉靖十九年(1540),归有光中举人,此后八次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学徒众多。学者称他为震川先生。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划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六十岁,才中进士。此后,历任湖州府长兴知县、顺德府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病逝,年六十六。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文风朴实,感情真挚。他名声很大,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南京太仆寺志》等。

归有光不仅是一位文人,而且是一位关心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有时代感、历史感的经世学者。他有意识地探讨吴中一些大家族的盛衰史,自述“予居乡无事,好从长老,问邑中族姓”[1],这里所说的“邑中族姓”,有时也称为吴中“故家大族”“大族”“故大家”“旧族”“名族”“巨族”“著姓”“百年之家”等。他观察到一些家族,在近百年中的盛衰起落,很有感触:“吾吴中,无百年之家久矣。”[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的产生、兴盛与衰落,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www.xing528.com)

与魏晋南北朝时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受国家政策支持的世家大族不同,明代吴中故家大族,虽然有些家族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但大部分是在成化、弘治时达到极盛的富家豪户,他们拥有田庐、产业、声望,然而在正德、嘉靖年间,却纷纷破产衰落。本文以归有光所谈到的一些家族兴衰变迁情况为线索,具体考察成化到嘉靖(1465—1565)一百年间吴中故家大族的盛衰变化,当然,有时为便于长期比较,会上溯到明洪武初(13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