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壳聚糖纤维的发展历程

壳聚糖纤维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日本美羽化学工业公司率先试制了壳聚糖纤维。1995年,日本最先利用壳聚糖纤维的特性,制成与棉混纺的抗菌防臭类内衣和裤袜,深受消费者青睐。此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壳聚糖纤维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和开发,壳聚糖纤维生产线最高可达上百吨。截至2015年,海斯摩尔已拥有纯壳聚糖纤维生产的全套关键技术,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复合非织造制品已实现产业化,并已应用于医卫领域。

壳聚糖纤维的发展历程

对于壳聚糖的研究始于1811年,法国的H.Braconnot教授从蘑菇中得到一种纤维状的白色残渣,即甲壳素,并命名为Fungine[8]。1859年,法国的C.Rouget将甲壳素浸泡在浓氢氧化钾(KOH)溶液中煮沸一段时间,取出洗净后发现可溶于有机酸中。1894年,F.Hoppe-Seiler确认这种产物是脱掉了部分乙酰基的甲壳素,把它命名为壳聚糖[4]。甲壳素上的乙酰基除了可用强碱水解脱去外,后来发现特定的酶解也可脱去一部分或90%以上的乙酰基。国外对甲壳素纤维的研究较早,早在1926年,丹麦Knwike就纺制成甲壳素纤维。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富士纺公司发现甲壳素安全无毒性,特别适合制作绷带类产品,能加速伤口愈合,它们还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这种新型材料对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比普通抗菌素相同或更好的疗效。1980年,日本美羽化学工业公司率先试制了壳聚糖纤维。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就普遍装备了甲壳素急救[9]。1995年,日本最先利用壳聚糖纤维的特性,制成与棉混纺的抗菌防臭类内衣和裤袜,深受消费者青睐。其后,1999年韩国甲壳素公司也建立了50kg/d纯甲壳素纤维的试验生产线[10]。2008年,瑞士Swicofil公司采用壳聚糖和黏胶生产出了一种复合纤维(Crabyon),它具有耐久的抗菌效果,适用于很多纺织品。此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壳聚糖纤维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和开发,壳聚糖纤维生产线最高可达上百吨。

与国外相比,我国从1952年才开始甲壳素及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先是上海,后来是青岛等沿海城市,但进展较为缓慢。最初将壳聚糖作为涂料印花成膜剂,后又用作无甲醛织物的整理剂和黏合剂使用[11]。而利用壳聚糖的优良生物医学特性,将其作为医用材料进行研究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甲壳素、壳聚糖研究和开发的全盛时期,1991年,东华大学研制成功甲壳素医用缝合线,接着又研制成功甲壳素医用敷料(人造皮肤),大大加快了国内壳聚糖产业的发展[4]。1999~2000年,东华大学研制开发了甲壳素系列混纺纱线和织物,制成了各种保健内衣、裤袜和婴儿用品等。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2002年实现了甲壳素/纤维素复合纤维的生产。同年青岛海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现已建有年产60t壳聚糖纤维生产线一条。2007年,山东华兴集团开始壳聚糖纤维研发,其旗下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小试、中试研究,2012年建成2000t生产线,实现了千吨级的产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壳聚糖纤维工业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截至2015年,海斯摩尔已拥有纯壳聚糖纤维生产的全套关键技术,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复合非织造制品已实现产业化,并已应用于医卫领域。(www.xing528.com)

作为我国最早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品种,2012年,中纺联制定了《中国生物质纤维和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将壳聚糖纤维明确作为再生多糖纤维的三大战略发展方向之一,2014年,发改委联合组织实施“生物基材料专项”,将壳聚糖纤维列为八大生物基材料产业化集群建设支持之一,2015年,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编制了《生物基材料重大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将壳聚糖纤维列入重点领域“海洋生物基纤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