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芬兰Neste和Kemira OY公司合作,开始开发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潜在应用,并申请了大量的发明专利。在80年代末期,Teepak公司、IAP Teltow公司及波兰罗兹化学纤维研究所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国内在2000年前后开始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进行了系统研究,相继有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新疆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的研究。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Hill和Jacobsen首先用纤维素与尿素反应,第一次报道了所获得的产物可溶解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溶液在酸液中析出成纤或成膜[12]。因为当时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该产品的化学特性,它们被称为“尿素—纤维素”。
Segal和Eggerton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纤维素与尿素的化学反应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得出结论是,该产品为一个真正的纤维素衍生物,名为“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ellulose Carbamate)”。之后,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Nozawa和Higashide进行了氨基甲酸酯含氮量与红外光谱特定峰值相关性的研究[15]。同时,芬兰Neste和Kemira OY公司合作,开始开发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潜在应用,并申请了大量的发明专利。如用CC法生产出了纤维素短纤维,商品名为“Cellca”。此方法克服了黏胶纤维生产中的三废问题,扩大了纤维素纤维的应用范围。但是这种生产工艺并不完善,生产过程中需要低温,能量消耗过大,所以还需要对CC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80年代末期,Teepak公司、IAP Teltow公司及波兰罗兹化学纤维研究所(IWCh Lodz)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在80年代,德国的Zimmer公司开始开发自己的技术,即Zimmer的Carbcell(CC)工艺,并申请专利。这一专利在1998年获得了批准。国内在2000年前后开始对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进行了系统研究,相继有天津工业大学、东华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新疆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的研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