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测量流程优化指南

施工测量流程优化指南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建(构)筑物的自重增大,施工的附加荷载增加,建(构)筑物必然产生变形。这期间除对建(构)筑物的变形进行观测外,还应进行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施工设施的倾斜观测,以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测量流程优化指南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交资料、交桩、复测、控制点加密、补桩、征地红线测设、原地面复测等。

(1)交资料。设计单位通过业主将施工图纸等相关资料交给施工单位,包括线路工程沿线的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等资料,中线设计和测设的资料,带状地形图和水文地质资料等。

(2)交桩。设计单位将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线路中桩的实际位置在现场移交给施工单位,并办理交接手续。

(3)复测。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移交的所有桩点进行复核,对于线路工程,复测的桩点较多、范围较大,其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沿线平面控制点,包括GPS点、三角点、导线点。

2)沿线高程控制点,如水准点。

3)设计单位测设的交点、转点、曲线加桩、桥涵加桩等。

4)原地面复测。复测的目的是检核原有桩点的准确性,对复测结果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若点位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以原有成果为准,不做改动;二是若经多次复测,证明原有成果有误或点位差异较大,应报有关单位,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改动。

(4)控制点加密。当已有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施工需求时,应对控制点进行加密。

1)导线点的密度一般能满足要求,若需加密,应采用支导线、交会定点、全站仪测坐标等方法;

2)对于线路工程,GPS点、三角点和水准点的密度一般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应加密。

(5)补桩。一般情况下,线路工程从勘测到交桩期间,会有一些桩点遭到破坏,为了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的数据重新测设这些桩点的位置。

(6)征地红线测设。建筑工程以建筑红线为基准,按照施工区域确定征地、拆迁的范围;线路工程以中桩为基准,向道路中线两侧放出占地界边桩的位置,为后续的征地、拆迁、施工做准备。

(7)原地面复测。测量施工区域地形,并与设计文件中原地面进行对比,以核对施工图中的数据。

由于从勘测到交桩时间间隔较长,以及征地后拆迁的影响,会使线路沿线的地形或厂区的地形发生变化,为保证工程量的准确计算,施工单位应对线路工程沿线的纵、横断面重新进行测量。

2.施工中的测量工作

(1)平面位置测设。平面位置测设俗称放线,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报据施工现场条件,选择适宜的方法测设建(构)筑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www.xing528.com)

2)根据建(构)筑物的平面形状,确定基坑、基槽或沟槽的上口开挖边界线;

3)在基坑、基槽或沟槽内恢复测设的点位;

4)底层施工完毕后,将轴线投测到上一层的施工面;

5)弹线,为支模板和安装工程设置基准;

6)矫正模板位置。

(2)高程测设。高程测设俗称抄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测设基础顶面高程;

2)以基础顶面高程为基准,控制基坑、基槽或沟槽的开挖深度;

3)测量并校正模板顶面高程;

4)底层施工完毕后,将高程传递到上一层的施工面。

(3)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由施工单位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井点降水与挖土阶段的变形观测。由于井点降水和挖土的影响,施工地区及周围的地面会产生沉降,周边的建(构)筑物也会受其影响而同时下沉,这样就会影响周边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因此,应在周边的建(构)筑物上设置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观测。

2)基础和结构施工阶段的变形观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建(构)筑物的自重增大,施工的附加荷载增加,建(构)筑物必然产生变形。这期间除对建(构)筑物的变形进行观测外,还应进行脚手架塔式起重机等施工设施的倾斜观测,以保证施工安全。

3.竣工测量

(1)检查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及细部尺寸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2)为后续的安装工程提供测量控制点;

(3)为建(构)筑物在使用阶段的变形观测提供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