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和城市的问题,可能是另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机会。北京这个超大型城市,以往由于功能定位不清晰,导致资源、环境、交通压力不堪重负,北京不应是物流中心、看病中心,而是应该向周边省市转移与其功能定位不符的产业部门。产业转移是有经济规律的,必须依靠现有产业基础,要搞好转移对接,向适合它发展的地方转移。比如白沟是全国小商品集散地,有着非常优越的条件,与北京大红门市场对接后,既可以解决北京的拥堵和人口问题,同时能把白沟的商贸城做大做强。“动批”迁往河北不是简单迁移,而是一种机制和创新,即总部设在北京,还要在北京建设体验展示中心和研发中心,而物流园区则设置在河北,一方面利用北京的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动批网继续创造条件,同时与河北一起对物流园区进行合力打造。这在北京过去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空间有限,成本偏高,而在河北完全具备这种条件,该模式极大提升了原有的商业效率。链条延伸,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过去的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为今天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竟争力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企业通过培育竞争能力来提高经济效益,仅仅强调加工制造等生产环境是行不通的,还必须依靠统筹市场调研、研究开发、加工制造、经营管理、采购环节、信息整合、市场开拓等各个价值增长环节。京津冀区域各经济主体应该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构筑区域产业价值链。纵观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但凡经济强国,无一不是依靠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运作体系,形成产业的多元化支撑,成就产业强国。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中,产业链分工合作(产业转移对接)是各自利益契合点所在,要在更高层次上整合京津冀产业发展,合理安排三地产业分工,特别是制造业分工。依靠京津强大科技、人才、产业优势,着力延伸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合理的产业梯度和紧密的产业链关系,形成“总部在北京,生产在河北”“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天津,生产在河北”产业链合作模式。例如,首钢集团将石景山作为总部、将生产功能全部迁往唐山曹妃甸,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背景下,“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已经成为北京企业外迁的共识。北京分别与河北、天津签订了产业链分工协作协议,其中河北方面建议选择IT、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与北京进行深化合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