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经济带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带,也是环渤海区域城市群最为密集的地区。总体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八市地缘相连,各种优势相对集中,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度和互补性。
(1)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北京作为首都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第一,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紧临渤海湾;第二,北京是全国铁路中枢,京哈、京沪、京九、京包、京承、京秦铁路等铁路干线汇集在此,近几年来,京津城际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等线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北京与各个中心城市的距离;第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2006年首次跻身世界十大最繁忙机场行列,客运量和货运量快速增加,201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377万人次,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天津位于京津冀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毗邻北京,面向日韩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腹地辽阔,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同时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区域性大型客货运枢纽机场,2014年港口规模按照全年货物吞吐量比较是全世界第四大港口,一年的吞吐量超过5亿吨,集装箱超过1300万。把作为国际交流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对外开放门户的天津结合在一起,共同打造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平台,将有利于亚洲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的稳定。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100多个“中国第一”。近年来,天津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以滨海新区为战略平台,打造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超过2.3万亿元,已成为福射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现代工业窝地,天津市的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
从全球视野来看,京津冀经济圈处于太平洋西岸经济日趋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区中心地带,也是我国亚欧大陆桥东起点之一,国际经济重心向亚太区转移也使其地位不断上升。从全国视野来看,京津冀经济圈地处我国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中枢地带,亦是联结西北、东北和华东的重要结合部,区域经济发展腹地广阔。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本区及时抓住全球经济发展脉搏和产业发展最新趋势,适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好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京津冀经济圈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结合部,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枢纽。
京津冀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全国最高密度的交通网络。整个区域内铁路网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4倍,区域内公路发达,是全国公路最密集的地区;海岸线密集分布着大、中、小型的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港口群。天津、秦皇岛等枢纽港口均与铁路干线直接相连。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了京津冀地区间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的合作往来和沟通京津冀经济圈处于北方最重要的“海洋经济”与“大陆经济”连接枢纽地带,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海运通道便捷,沿“C”字形的渤海湾西岸,密集分布着大中小型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港口群;区内铁路网贯通东西南北,铁路货运年周转量占全国比重超过30%;本区也是全国公路最为稠密的地区。此外,北京为全国最大的铁路运输枢纽和航空港,而天津则是北方第一海港并拥有便捷的陆空交通运输体系,河北的铁路与公路交通也较为发达,构成全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发达的交通优势不仅有利于本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港业等与交通密切相关的产业,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本区创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进而增强外资吸引力。
(2)智力资源高度富集,科技实力雄厚
京津冀都市圈拥有雄厚的人才和科技教育优势,聚集着全国近百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家科技实验中心,其科研投入产出水平、科技开发与应用均在全国首屈一指。北京是我国最大的科技和智力密集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涵盖了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聚了众多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中心;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度之高,高级人才培养水平之高,科技力量、科研水平及成果数量之多,乃至科技投入产出能力之强,都在全国首屈一指。天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研门类齐全,科研人员众多,科技教育实力较为雄厚,亦拥有较强的研发和产业转化能力。河北八市在人才和科技教育方面亦有一定实力,区内共有20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1所高等院校以及1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其中石家庄人力和科技教育水平较高。
北京丰富人才优势和发达的高端服务业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创新中心,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北京有高校91所,其中重点高校占全国重点高校的1/4。北京高校中有500个博士培养点,占全国的1/3;有1081个硕士培养点,占全国的1/5。2012年北京市共有288所科研院所,R&D人员32.2万人,R&D经费支出1063.4亿元。在每百万人口中,北京的专业技术人才约有10万人,广泛分布于电子通信、计算机应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如10年北京拥有1103个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到2992.7亿元,增加值为888.8亿元。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了高端平台,是全国重要的自主创新高地和技术源头,技术市场交易额已占全国40%。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为打造新优势赢持续发展,通过区域合作促进整体产业发展成为战胜危机共渡难关的首选。
(3)丰富的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从农业资源来看,京津冀地区地形复杂,涵盖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等多种地形,农、林、牧、渔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河北农业规模优势和多元化经营优势明显,而京津农业发展虽受空间限制,但却具有较好的科技优势,三地在农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互补性。从土地资源来看,在整体上,京津冀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渤海湾西岸和环京津地区拥有充裕的土地资源,为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协作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从局部来看,北京城市拥挤问题严重,产业发展受土地资源限制较为明显;天津产业处于快速扩张阶段,而滨海新区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紧张局面;河北沿海四港(秦皇岛、曹妃甸、京唐港和黄骅港)尚有广阔的滩涂地域,土地资源较为充裕。总体来看,京津冀之间只有进行充分产业协作,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与布局,才会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从其他资源来看,京津冀劳动力资源丰富,京津拥有充裕的高素质人才,而河北有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三地在劳动力方面互补优势明显,为区域产业转移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京津冀在旅游资源方面亦各具特色,有利于三地在旅游产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协作。此外,本区亦拥有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和能源等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www.xing528.com)
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河北的优势在于“后发”,相对于京津有着更广阔的土地和发展空间。河北较为发达的第一产业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基础,河北在土地资源、海岸线、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境内分布冀中煤炭基地以及华北、冀中、大港油田;农业优势突出,2014年河北粮食总产量3360.2万吨,棉花总产量43.1万吨,油料总产量150.2万吨,蔬菜总产量8125.7万吨。河北有广阔的空间土地和庞大人口、较强农业及相对发达的城市群体。河北耕地面积619.9万公顷,占全国的5.29%,为全国第五位,河北面积是京津的十倍,人口7185.42万,相当于京津的两倍。
通过优势互补,在北京、天津及河北形成“国际城市—国际港口—冀中平台”“研发—转化—生产”“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等展模式、发展亮点,必然大大推动京津冀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良性循环阶段,建立以北京为科研创新中心,以天津为制造业基地,以河北省为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配套的分工体系。
(4)优越的经济腹地条件
京津冀经济圈拥有优越的经济腹地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京津冀经济产额一体化的先天优势。京津冀两市一省地理位置独特,京津环抱于河北省境内。北京是全国重要的枢纽,与津冀两地交通方便。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之一,是京冀的出海口,又曾为河北省会,京津周边的十几个县,均是先后由河北省划出。京津冀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民众生活习惯相近,民间联系紧密。2009年,河北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快速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将河北省环京津的22个县(市、区)托,强化与京津的基础设施对接,增强承接京津产业梯度转移的能力,构筑环京津卫星城市带,使其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内蒙古、山西、河南是京津冀产业发展的资源供给腹地:内蒙古与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也是全国重要的电力资源净输出地,共同为京津冀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和电力供应;内蒙古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和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以白云鄂博为中心的地区富有稀土、铁、锌、铝、镍、钴、钨、锡、铋等多种矿产资源,为京津冀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工业原料;此外,内蒙古的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以及河南的农业资源亦是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内蒙古、山西、河南经济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日益成为京津冀产业发展稳定的市场需求腹地。受资源和政策优势的诱导,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八年居全国之首,2009年GDP达到9725.78亿元;在中部崛起政策促进之下,山西、河南两省亦保持较快增速,2009年两省GDP分别为7365.7亿元和19367.28亿元。蒙、晋、豫三省经济快速发展,为京津冀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腹地需求,有利于摆脱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5)产业基础雄厚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集聚了一大批向社会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由海淀区的“电子一条街”发展成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德胜园和健翔园在内的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集聚了联想、方正、诺基亚、惠普、IBM、微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112家,包括研发机构41家。北京中关村已形成完整的手机产业链,2008年产值160多亿元,已集聚了40多家手机企业,具有应用软件、电池材料、手机性能测试、手机研发、系统软件等各个环节的研发生产能力。天津滨海新区初步形成以摩托罗拉、三星、现代电子多媒体有限公司、施耐德、梅兰日兰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业集群,以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SEW—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天津矢崎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葛兰素史克、诺维信生物技术、施维雅制药、PPG涂料有限公司为代表性的生物医药化工产业,以顶新国际集团、天津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天津雀巢有限公司、卡夫天美(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保定高新技区集聚企业近900家,以天威集团、英利集团、风帆集团、日本三菱株式会社、澳诺制药有限公司、德玛斯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康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代表,初步形成了太阳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储能材料、输变电设备、高效节能设备五大支柱产业。保定可再生能源企业已超过160余家,以太阳能、风能设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在光电领域、风电领域和节电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6)政策优势
京津冀一体化最大的机遇就是国家层面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动力”的注入,京津冀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为巧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和行政区划的藩篱,2014年国务院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将起到统筹协调作用,从国家层面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并在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市场开放、要素流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这将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东强西弱、南快北慢的格局依然存在,相比领中国改革开放之先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发展相对较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开放水平低。李克强总理提出将天津建成中国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这将是京津冀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7)差异化优势
差异化的发展基础和水平是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北京产业基础雄厚,技术研发能力强,有充足的资金实力,集中了全国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金融机构总部和办事处,吸引了各类优秀人才。天津市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了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依托港口和保税区等优势,物流及相关服务业发展迅速。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钢铁、石化、医药、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服务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三地不同的产业格局,为地区梯度产业配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北京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边缘点,及其未来发展的形态是消费型的城市社会。天津属于中上水平,河北省处于较低水平。河北省与北京、天津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将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