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的国家战略之一,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光明。
习近平指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推动三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产业对接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三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2015年编制并发布了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三地谋划了10条高速铁路和城际列车,已经打通了京昆、京台等多条高速公路及一批省内干线、农村公路“断头路”“瓶颈路”。保津、张唐铁路年内通车。京津城际延伸至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从北京南站到于家堡站,只要1个小时。津保铁路年底通车,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钟,且与京广高铁连通,天津到石家庄从目前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1.5小时。京滨城际、京唐高铁2015年12月底率先在天津宝坻站开工,整个线路预计2021年竣工。(www.xing528.com)
港口方面,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在北京和河北设立了10个无水港。机场方面,北京新机场开工建设,天津民航今年底在京津冀地区将建成20座城市候机楼,推出空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项服务。天津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超过1400万人次,这里面增加的客流量绝大部分来自河北和北京。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化,已有超85%的北京企业选择以京津冀跨关区一体化方式通关,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均节省近三成。
在产业对接协作方面,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2015年1—10月,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327个,到位资金1172.7亿元;在河北投资项目2896个,到位资金2381亿元。1—10月,北京、河北在天津投资资金到位额超过1520亿元,占天津利用内资的43%。
北京与河北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并于今年4月实现开工建设。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亦庄开发区与津冀合作共建大数据走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科技园区,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在生态方面,深入实施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今年1—9月,完成全年建设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任务的90%;今年1—11月,北京PM2.5累计平均浓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6%。河北在全国率先开展“拔烟囱”等专项行动,对612家重点污染企业都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施。1—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24.5%。天津投入4亿元支持沧州、唐山两市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保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召开首次京津冀环境执法与环境应急联席会议,并启动区域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实现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执法时间、统一执法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