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转移理论”是依托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而产生的,研究的主要方面是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问题,其主要满足梯度条件,即转出地和承接地要存在经济发展的梯度,一般的转移是按照先进发达向低端地区的转移,转移的是发展水平不适应先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与梯度转移理论相类似的是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雁行模式,随后山泽逸平等日本学者将其引申并应用于解释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国家国际分工、产业结果变化以及经济相继起飞的过程。雁行形态论在生产按比较优势在国际间转移这一问题上,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有相似之处。
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对某地区而言,包括外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到其他地区两个动态过程。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的、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如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甚至是按梯级顺序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www.xing528.com)
钟秀等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时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不平等性,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存在明显的发展梯度,其主要是在资源和技术方面形成梯度,存在技术和资源不匹配的现状。有技术水平极差的地区,有“中间技术”区域,具有厚实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的东部沿海地区。这样我国内部的产业之间转移顺理成章。之后有学者进一步研究梯度转移理论,对我国的投资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应该主动加快东部地区的开发和投资,等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把开发重点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