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产业国际合作较多以技术上游国家为主,中国的产业发展主要是嵌入跨国公司布局的全球价值链中。据中国社科院的报告,“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差异巨大,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国家有1个,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有14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有16个,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国家有32个,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则有2个[2]。因此,中国优势产能与当地基础产能合作可根据各国所处不同工业化阶段,在多个领域以不同方式加以拓展。
对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中国可大量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加工的产业区段,带动当地加工贸易出口创汇,扩大非农就业、培育熟练劳动力和管理人才。埃塞俄比亚(简称“埃塞”)是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试点国家之一,双方在产业转移承接方面的匹配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埃塞政府正在致力于实现工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希望能够成为非洲的制造业中心,目前已经把工业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把建设工业园区、承接中国产能转移作为其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依托。中国铁建抓住埃塞工业化大潮和中非产能合作的战略机遇,积极扩大埃塞市场经营规模。中国铁建积极参与埃塞工业园建设,在实际工期九个月的时间内,成功实施了埃塞政府主导的第一个工业园项目——阿瓦萨工业园(签约合同额2.46亿美元),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赞扬。[3]
由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埃塞东方工业园,也是该国境内首个由外资建成且已经正式运营的工业园区。经过十年的发展,东方工业园已被中埃政府称为中埃产能合作的典范,两国政府高层领导人频频前往这里参观访问。如今,东方工业园一共有70多家企业入驻。华坚鞋厂是最早落户东方工业园的企业之一,并被视作中国与埃塞进行产能合作的样板。2012年1月,华坚在考察后决定在东方工业园建厂。三个月后,工厂正式投产,2013年,成为埃塞前十大公司之一和当地规模最大的民企。截至2016年底,华坚已累计出口超过8 000万美金,实际结汇超过4 000万美元,为当地解决了6 000人就业。华坚集团国内的两个生产基地仍在生产,高端产品在东莞完成,中低端产品在赣州完成,而大批量产品已经转移到了埃塞。华坚正在积极扩大在埃塞的生产规模,准备在亚的斯周边建设华坚国际轻工业城。总投资10亿美元,占地138公顷,2015年开始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有望创造3万到5万人的就业岗位,出口创汇20亿美元。[4](www.xing528.com)
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在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需求,而中国不仅在装备制造业技术上优势明显,且在工程建设上具有建造能力和价格优势,是深度合作的潜力所在。比如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尼泊尔水力发电潜能巨大,工业化中期的印度对电力能源需求很大,而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工程建设能力强大,三方合作可拓展巨大潜能。同样,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服务业等领域,中国充沛的建造和运输能力也可与印度急切的市场需求和短缺的建造能力相互补。而与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新加坡、以色列等国的投资合作可深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