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制造的升级与“中国创造”形象的树立亟待“制造—服务”的联动规划,而规划的落地与实施则一方面需要来自当地的与制成品出口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另一方面需要与制造价值链延伸内涵一致的各类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其中重点领域是贸易服务、市场咨询服务、金融服务、法律与知识产权服务。这些服务业在沿线国家的“国际存在”总体较低,这一方面与当地服务市场总体发育度较低相关,另一方面也因为文化和宗教,相关的法律与商业规划和国际主流社会有较大差异。因此,中国作为海外投资者在当地市场获得“准入”面临制度性的障碍。在“一带一路”基于政府间合作的倡议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中国服务”需要以政府相关服务平台为杠杆,通过政府、社会与企业三维联动的方式加以推进。在具体投资方式和机构设立上需要有创新思维,一方面与大型的制造业企业投资探索“打包式”的投资项目组,以制造业企业当地市场推广为纽带,扩大在商业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与当地的政府、社会团体、研究机构之间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下的“伴随性”投资,不仅在中资企业的制造业出口的价值链延伸中发挥服务作用,为打造“中国制造”的价值链提供基础,也对中国在当地商业社会与经济外交上的形象树立构成重要的市场依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巨大的需求偏好差异与市场发展的巨大差异对于中国制成品的市场定位与产业国际价值链的区域布局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应对相关挑战,产业—服务对于企业在制造竞争战略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各类现代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工程服务之外,以服务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各类生产型服务业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行业是目前国内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是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产业领域,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达程度相对不高的服务业市场,中国本土服务业将获得很好的服务业国际化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服务企业利用制造业跨国价值链延伸的需求拓展制造相关的增值服务出口;另一方面,与现有的制造业领域大型企业谋求“组团投资”,在当地的中长期综合性投资项目下扩展更多的“服务存在”,提升服务的品牌知名度,实现当地市场从“中国制造”到接受中国的“制造+服务”的企业形象。(www.xing528.com)
“一带一路”倡议横跨多个地区,现代经济体系、科技发展、市场偏好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巨大,总体上而言处于服务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阶段,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对于进口和外商投资带动服务业发展意愿较强。中国现有的区域经济在服务业领域更为突出,与制造业部门的区域经济差异相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服务市场发育、人力资本和制度约束上有更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各地的条件以及地区产业优势形态来布局服务产业国际化的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