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力是产业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能力,它的显性指标可以用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率来表示,它的隐性指标可以用产业对本领域核心投入要素的聚集能力来表示。只要掌握了核心投入要素,或具备了核心要素的聚集能力,也就掌握了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根据价值链理论,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价值的增值贡献度是不一样的,其中的关键环节对价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提高产业竞争力,就要设法通过产业升级,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延伸,设法掌握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获得对关键环节起着决定作用的核心要素的控制与聚集。
产业全球化趋势对中国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启示。
其一是全球化赋予了各国借助于“国际分工配套型”来推进产业发展和结构提升的可能,前提是国家要素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都趋强,这不仅显示出国家具有高效的竞争优势,而且表明企业具有强大的对全球资源的分工、协调和整合能力。必需的条件是能很快培养起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中国的跨国公司。为此,政府的责任不是充当市场主体,而是要打破所有制歧视对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束缚,非歧视性地提供必要的环境识别和条件创造等支持性服务,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与竞争潜力。(www.xing528.com)
其二是产业升级的含义不再只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那么单向,产业内分工的日益细化和专业化、产业内制造和服务部分的分离提供了参与全球化产业竞争与合作的众多机会。因此,一方面,应在跨国公司相对集中进入的产业领域,加快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市场结构,在外资企业间、外资与内资企业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提高竞争程度和激励机制,迫使跨国公司动态地转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加快技术扩散。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必须利用分工机会,强化自身在国际产业合作中的主导位置。
其三,充分利用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区域要素密集度差异显著的特征,调整产业布局,形成国内企业间的价值链分工网。中国几大都市圈内部的产业整合及分工设计应该是中国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的市场准备,各主要城市间的产业同构和资源争夺已经严重损及本来就稀缺的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积累。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为重点,规划区域内分工协调和联动发展模式,培育和促进产业聚群的形成与壮大,为进入世界市场提供有力的后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