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将直接带动贸易规模的扩大。按照贸易规模的窄口径计算,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为27%—28%,进口比重为25%左右。[1]中国拥有21大类产品,其中16类产品是净出口,在“一带一路”进程中的贸易优势突出。中国通过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并把产成品进口到中国市场,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的高增长和大市场,这不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威信,还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外交、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持续增长点。“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下中国与沿线经济体之间的投资创造效应,不仅表现为中国在当地的投资,也包括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投资到中国。按窄口径计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多个(其中不包括西欧国家、韩国),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的外资有限;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水平也较为有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较为全面,其中在东盟地区集聚程度最高;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对中国有投资能力的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按宽口径计算,“一带一路”覆盖欧亚大陆,延伸到大洋洲、非洲,其中包括韩国和欧洲国家,因此投资比重高出很多。尤其中韩、中欧之间双向投资规模较大,并购案不断发生,例如在三一重工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美的并购德国库卡公司等案例中,中国的上市公司转变为跨国公司并迅速成长,使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甚至全球都拥有了新的竞争力。
中国一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 200亿美金左右,其中65%投入服务业、25%投入高附加值制造业,这将引领中国的投资结构调整。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同中国企业竞争、促使中国企业提高效率,还会与中国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对接,帮助中国重构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上不断向上攀升,将会有两种循环:过去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国承担的是低附加值角色,在未来,我们将会构筑起新的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链体系,形成新的全球生产网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也将享受到品牌溢价和技术的高附加值,从而逐渐推动中国朝着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是“一带一路”的目标和方向。(www.xing528.com)
再次,对于中国引领区域合作体系的积极意义。境外产业园区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重要平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有77个境外工业园区,例如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赞比亚中国有色工业园等。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是综合考虑了全球资源配置的。在工程承包领域,中国所有海外工程承包50%的项目和50%的金额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在东南亚、南亚、中欧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
“一带一路”平台和APEC平台发展差异非常大,“一带一路”窄口径包括60亿人口,APEC仅包括40亿,而“一带一路”的贸易规模和经济规模仅为APEC的一半。因此“一带一路”商机很多,市场潜力巨大。但商机也会带来风险,企业需注意市场、金融、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风险。中国企业应参考借鉴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商业咨询、法律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商业保险等手段规避风险;通过到境外设立产业园区,与政府保持密切协同,以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