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发展的紧迫性、可行性和方向
面对国内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紧迫性,地下物流在中国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大。首先,政策可行。“十三五”提出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地下物流系统正好与战略需求符合,且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新兴城镇化规划、物流业发展重要的规划、发展的重点都适合于发展地下物流系统。其次,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地下物流系统的实施可行性。
2.地下物流的发展优势
一是通过上海市政总院和其他单位研究结果,最有突破的可能性是建设地下集装箱物流运输系统,创新港口集疏运模式。从国外经验看,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厅2015年专门针对地下物流立项,研究综合运输体系中发展地下物流,项目以休斯敦港口、达拉斯机场等为例,系统研究了地下物流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法、成本分析、环境影响分析以及投融资等方面。重点研究达拉斯至休斯敦长距离运输方案,系统设备上选择直线电机,通过大直径的隧道,满足集装箱运输要求。通过研究,并与高速公路等运输方式比较,地下物流运输在成本效益、环境影响方面具有综合优势。(www.xing528.com)
二是采用地下运输的方式来转运货物,不仅能够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能够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数据表明,道路上33%集卡是空车运输,增加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道路基础设施的损坏以及交通事故。在21世纪初,Mole公司研发利用地下管道解决货物运输。地下管道运输是解决货物运输非常经济高效的途径。运输设备可以使用简单且成熟的技术,保持低成本特点、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由于没有司机驾驶,所以运输成本低,且使用通过可持续的绿色电力供应,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目前,在英国有探索应用案例,用于矿业运输,解决矿车运输对城镇客运交通的影响,建立地下货运系统,客货分离,同时还可以在地面上增设自行车道美化环境。又如中型的城镇北安普顿的案例,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增长很快,道路拥堵情况比较严重,可以利用既有已被废弃的铁路,采用胶囊车系统运输将城市不同中心连接。
在地下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首先,在开发地下运输系统的过程中要提高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情况,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系统效率;其次,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规划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及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最后,地下物流系统所服务的产业仍须详细评估,危险品等不应通过地下物流系统来转运。在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仍须考虑所建地下物流系统的寿命问题,根据地下运输距离、运输物品种类等因素选择地下物流系统建设所需的开发技术及系统的设备组成。
三是地下物流作为地上物流补充,形成立体物流网络非常必要。从上海的物流近年来发展情况看,产业规模平稳增长,质量效率持续提升,制度功能突破,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市场主体集聚越来越大。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物流产业支撑能力还有所欠缺,供应链管理水平与国际还有差距,信息化和标准化还有短板。但是,地下物流建设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完善集疏运体系,缓解港城一体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物流的模式的多样化,地下物流作为地上物流补充,形成立体物流网络非常有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