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聚性国际经营主体的缺失及影响分析

集聚性国际经营主体的缺失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结世界范围内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国际贸易需要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中,积极引进外资,实施了各种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不少国内企业来沪。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上海对外贸易领域未有强有力的集聚性国际经营主体。这一举措对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集聚性国际经营主体的缺失及影响分析

总结世界范围内先进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国际贸易需要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中,积极引进外资,实施了各种优惠政策,也吸引了不少国内企业来沪。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上海对外贸易领域未有强有力的集聚性国际经营主体。

1.国际型跨国公司集聚程度不足

目前,上海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相对单一,缺乏大型本土跨国贸易主体。在2007年《财富》500强榜单中,东京有47家,伦敦有22家,纽约有20家,中国香港有4家,上海仅有2家,均是制造业企业(上海汽车和宝山钢铁)。除了本土跨国公司比较缺乏,在上海建设总部的跨国公司与其他城市相比也存在差距。2014年已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建在北京,首次居世界第一位,东京以43家紧随其后,之后是法国巴黎19家,美国纽约18家,英国伦敦17家,而上海只有8家。上海在跨国公司总部数量不足的同时,“跨国指数”[1]也明显比其他国际贸易中心低。(www.xing528.com)

2.存在部分行业对外资企业的限制

在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过程中,有不少垄断性行业限制外资的进入。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在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领域实施国家控制和垄断无可厚非,但是是否可以逐步放开对某些行业和领域的垄断,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尽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商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但从整体上看,上海仍存在对外资进入的行业准入和范围的限制,这也影响了上海今后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进程。上海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制度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让更多的企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这一举措对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