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生产的每个环节,怎样才能让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更有效率,这不仅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的研究方向。与信息化同时产生的是高度发达的流通产业,近几年来,上海流通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海在这些软实力方面依旧有某种程度的欠缺与不足。
1.品牌发展欠缺。
上海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品牌意识不足,到目前为止上海鲜有比较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并且,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上海不少的老品牌逐渐外流,品牌研发和创新机制也相应流失。2014年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揭晓,海尔以1 038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3年居首,其后是国美、五粮液、中国一汽、美的和TCL,在前十名的名单中上海没有一个品牌上榜。上海在品牌发展方面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高档耐用品才有品牌,其实不然,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大众化产品也需要品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品牌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品牌发展应该是多层次的。上海拥有科研、人才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品牌创新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略显滞后和不足。品牌是城市的名片,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一部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上海更需要加强自己的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2.信息化建设不足(www.xing528.com)
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网络作为支撑。上海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北京相当,在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上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在信息产业化方面还是无法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以港口建设为例,上海港的信息化水平仅为东京的六分之一,若用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来衡量,上海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例如:新加坡通关只需20分钟,中国澳门也只需要数分钟,而上海港的通关目标是24小时之内。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软件的建设更加困难,这也是上海港在以后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克服的问题。除此之外,上海的电子商务发展也略显不足,上海的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在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创新方面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并没有优势。在2016年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内陆城市中,深圳排在首位,其后是苏州和北京,上海排在第五。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城市,城市创新是它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不管是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还是技术创新,这些都是上海未来的发展方向。
3.流通业发展滞后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流通产业的支撑,上海的流通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几年位于世界第一,浦东机场的货物运输量也开始节节攀升,但是上海在流通业发展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上海流通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上海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流通企业普遍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以上的流通企业的占比不到1%,这就使得流通效率低下,商品和资金的周转较慢,影响了流通行业的发展。另外,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的流通方式也较为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国际贸易以港口运输为主,目前全球的货物贸易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但是,近年来航空运输占比越来越大。近年来,中国香港的运输结构已经慢慢发生变化,航空运输的货物总额已经高于海上运输,而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对外贸易仍以海上运输为主。上海的航空运输不仅在对外贸易份额上存在不足,航空运输的附加值也不高。浦东机场运载的货物多是体积大、价值低的货物,这是对机场资源的一种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