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转型大趋势和国内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对供应链能效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产业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是把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相融合,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革命性颠覆。当前,全球各国战略回归制造业,实际上是回归制造业服务化,从德国工业4.0、日本工业复兴计划、美国推出ESS项目、欧盟先后出台FP5-FP7计划、英国成立“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心”等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出,全球的制造业都在考虑怎么样重振制造业,都在布局制造业服务化。同时,中国产业结构正出现新变化,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高速工业化时期的产业结构相仿,在G20杭州峰会上智能制造和服务化已是主题和热点,G20创新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呈现出四点特征,即传统制造将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变、传统大批量生产将向个性化定制转变、传统主导权之争将向工业标准之争转变、传统成本竞争将向创新竞争转变,这些都对供应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亚太供应链中心能够方便地与“一路一带”倡议及长江经济带建设形成联动效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深入发展,亚太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然而,亚太经济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后续影响依然存在,亚太部分经济体的复苏缓慢,各种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纷纷涌现。发生美、日、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机制的竞争,实质是合作问题的主导权之争,因此,亚太地区经济体之间如能通过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共享供应链价值增值的成果,让每一个经济体都获得价值增值的机会,进而推动亚太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在该地区的话语权。现在正可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之机,通过建立起一个集运输、集散、配送、分销、融资、付款、保险、补偿、纠纷解决为一体的贸易平台,将中国内地(尤其是长江流域)的广阔制造业腹地与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北向结合“一带一路”和东北亚贸易一体化建设战略,联合韩国共同制定统一产业标准,南向结合“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谋求在南亚方面进行产业链布局,充分利用已有的经济合作基础,进军东南亚市场,从而有利于构建经贸利益共同体,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实现经贸实体利益的捆绑。(www.xing528.com)
供应链中心建设与上海“五大中心”建设密不可分。目前,上海是集金融、航运、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对全国其他贸易中心的建设格局起着引领的作用。随着一个城市的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张,集群竞争力更多地依赖于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而非生产能力,从而对现代服务业供应链集成与整合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没有贸易的聚集与繁荣,航运中心是不可能形成的,而没有运输的集中、运输工具的改善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也不可能有贸易的大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就是供应链生成的基础,同时也证明了供应链中心建设在上海“五大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供应链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创新机制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尤其是基于战略联盟、伙伴关系之上的长期合作使得企业之间形成了默契,默认知识自然被每个企业所分享,支持了供应链的不断创新。可见,供应链同企业之间和同产业、城市化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上海建设好“五大中心”的良好驱动力所在,高端与专业性的服务行业发展及其领域内的供应链整合必将成为上海亚太供应链中心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