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关于推进“一带一路”物流发展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如何构建交通运输通道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陆海空运输通道的构建,另一个方向是中国经中亚、南亚、中东与中东欧之间的陆海空运输通道的构建。关于构建“一带一路”沿线交通运输通道的相关政策可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类。
(一)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设施联通”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设施联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作为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领导人磋谈成果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提出中国方案,该方案也明确提出了未来“一带一路”沿线远洋运输通道构建的主要设想,具体如下:
根据“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以中国沿海经济带为支撑,密切与沿线国的合作,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南海向西进入印度洋,衔接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共同建设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蓝色经济通道;经南海向南进入太平洋,共建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积极推动共建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
……
推进海上互联互通。加强国际海运合作,完善沿线国之间的航运服务网络,共建国际和区域性航运中心。通过缔结友好港或姐妹港协议、组建港口联盟等形式加强沿线港口合作,支持中国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沿线港口的建设和运营。推动共同规划建设海底光缆项目,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
2019年,国务院批复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交通运输通道建设,促进沿线互联互通的又一重要举措。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该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深化陆海双向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加快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运输能力和物流发展质量效率,深化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如下:
统筹区域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优化主通道布局,创新物流组织模式,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的枢纽辐射作用,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和港口在海上运输中的门户作用,促进形成通道引领、枢纽支撑、衔接高效、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
——主通道。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重要枢纽。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www.xing528.com)
——核心覆盖区。围绕主通道完善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等,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有力支撑西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辐射延展带。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结合西北地区禀赋和特点,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协调优化运输组织,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
同时,注重发挥西南地区传统出海口湛江港的作用,加强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的衔接。
(二)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
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推进“一带一路”物流发展的相关规划。
河南省提出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提出以航空网络为依托,拓展覆盖区域和合作领域,构建“双枢纽、多节点、多线路、广覆盖”的发展格局。其中,“双枢纽”主要是完善郑州和卢森堡枢纽功能,提升集疏能力,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亚太集疏分拨基地、以卢森堡为中心的欧美集疏分拨基地;“多节点”主要是以国际枢纽节点城市为重点,加强经贸人文交流,形成莫斯科、莱比锡、芝加哥、悉尼、亚的斯亚贝巴等多点支撑的网络框架;“多线路”主要是依托“双枢纽”和主要节点城市,开辟航线、加密航班,构建连接世界主要枢纽机场的若干空中骨干通道;“广覆盖”主要是通过多式联运,增强枢纽和节点的辐射功能,构建覆盖亚太、连接欧美、辐射非洲和大洋洲的航空网络体系和陆空联运高效、空空中转便捷的集疏体系。
青海省提出了加快对外贸易通道建设。紧抓国家将格尔木作为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西宁作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机遇,着力打造贯通俄罗斯远东地区—欧洲诸国、中亚—西亚、南亚三条青海绿色贸易通道,逐步扩大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时以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为契机,推动与渝、桂、黔、陇、新、滇、宁等省市的共建协作和物流一体化建设,采取铁海联运方式,积极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江苏省提出加快交通网络建设。立足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海河联运发展需要,推进沿海、沿江、沿新亚欧陆海联运三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构建综合性立体化通道网络。铁路方面,全力推进沿海铁路大通道建设,确保“十四五”初全线贯通,加快构建对接上海、联通中西部地区的沿江铁路大通道,南沿江铁路力争2022年前建成;加快连徐高铁建设,力争2021年前建成,推动陆桥沿线地区高效联通。港口方面,加快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及码头工程建设,鼓励联合航运企业拓展远洋航线、加密日韩等近洋航线,推进宿连航道建设,推进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连云港集装箱铁水联运、海河联运发展,建设连接“一带一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发挥长江深水航道优势,加快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大力推进通州湾港区建设,加快航道、码头、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开辟远洋航线,强化与太仓港联动发展、一体化经营,重点推进太仓港铁路支线、通海港区专用铁路线等工程建设,主动承接长江经济带运输需求,促进江海联动,着力打造江海联动国际物流中心和江海直达运输集散基地。航空方面,以东部机场集团组建为契机,优化全省航空网络布局,加强省内机场航空资源整合,在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加强与国外航空公司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大力推进南京禄口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无锡硕放区域性国际机场、南通新机场、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货运机场等建设。同时,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数字丝路”建设。
陕西省则着力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航权自由化试点研究,加快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第五航权,吸引外国航空公司经停西安。力争开通西安至乌克兰、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航线。同时,加快宝鸡至坪坎、凤翔至旬邑、合阳至铜川、平利至镇坪、安康至岚皋、绥德至延川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建设规模超过1400千米。加快推进银西高铁建设,确保西延、西十、西康高铁开工建设。加快汉巴渝快速铁路北上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并持续抓好中欧班列“长安号”新线路开拓,加大货源组织力度。
黑龙江省则以哈尔滨为重点,推进哈尔滨国际陆港、航空枢纽等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贸易服务水平,实现“区港一体化”协同发展,哈俄、哈欧货运班列、哈俄公路、国际航班等国际多式联运通道网络高效运行,形成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欧洲腹地及北美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大通道,成为东北亚国际经贸通道枢纽,产业集聚和支撑带动效益显著。
江西省在“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建设规划方面,主要提出了加快全省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通江达海、联通内外的对外开放通道。完善江西省对外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昌景黄铁路,加快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安九客专建设,加快长赣铁路、昌九客专、瑞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稳定开行江西省至宁波、福州、厦门铁海联运,拓展通达沿海港口的集装箱快速班列。推进空中走廊建设。加快完成昌北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主体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全省机场网络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第五航权开放试点,积极引进基地航空。积极开拓江西省至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航线航班。
此外,广西、福建、新疆、上海等地也就如何促进“一带一路”物流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出了相关发展规划。纵观目前国内的“一带一路”物流网络主要立足于国内交通网络现状,以线路贯通为主要目标。由于“一带一路”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幅员辽阔,我国仅为“一带一路”东段的重要国家,要保障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的物流畅通,需要对整个“一带一路”物流网络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