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转变过程,主要是思想认识的转变。作为社会主义特征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已经成为定论,在中国已经实行28年的计划经济也难以突然改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虽然开始重视市场的作用,但也只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经过十年渐进式改革,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这里有一个逐步解放思想,逐步改变传统观念的过程。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文件中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陈云同志曾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比作笼子和鸟的关系,就是指市场在计划这个笼子里活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的决定,其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经济危机。同时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认识也逐步改变,认识到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1989年邓小平在对军以上干部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要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逐步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逐步缩小国家指令性计划,扩大国家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重。价格体制改革是逐步缩小政府定价,扩大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对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1990年,在计划和价格管理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已经达到40%以上,形成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1991年以后,我国经济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中指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力。随后,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以后,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在认识上得到统一。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城乡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把长期通过计划分配的商品、物资、资金、劳动等都通过市场来调节。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快组建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主要市场有:①商品市场。包括工业品市场、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还有服装、皮革等专业市场和小商品市场。比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发展成国内和国际的大市场。②期货交易市场。上海从1992年开始,先后组建了会员制的金属、石油、粮食、煤炭、建材等国家级期货交易所。1994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将六个交易所改组成金属、粮油两个专业性交易所和一个综合性商品交易所。1999年,上海受中国监证会的委托将三个交易所合并,组建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国建立粮食交易所的城市还有郑州和大连。生产者参加期货交易,可以做到套期保值,有利于稳定预期价格。③货币市场。上海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短期资金调剂中心,融资范围由华东地区扩大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资金拆借额大幅度增加,从2000年的6728亿元,到2007年达到10.65万亿元。④资本市场。1990年,国家批准上海和深圳成立证券交易所,允许上市股票、基金和债券。⑤外汇市场。199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业务对象为国内银行间的外汇买卖,采取现代通信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网络实现外汇交易。⑥黄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成立黄金交易所,交易对象为全国各地。经过运行,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价格基本上与国际金价接轨。⑦劳动力市场。上海劳动力市场是以劳动服务公司的形式组建的,90年代以后,市区两级劳动市场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形成网状分布的市场化职业介绍体系,实行供需信息联网,促进劳动市场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劳动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劳动职业培训,提高劳动素质。⑧人才市场。上海与国家人事部合作,组建区域性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在各区、县和行业管理局组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形成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国际人才和厂长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各类人才交流服务网络。此外,还有物流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科技市场、航运市场等,逐步健全了市场体系。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快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到1995年,国家对工农业生产已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市场商品价格95%以上已放开由市场调节,建立了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体制;各种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相继建立;国有经济加快转换经营机制,非公有经济加快发展。到90年代末,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入新世纪以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建立起来,市场经济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行为还不规范,社会诚信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全国统一市场还存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障碍;市场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还比较多;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还不成熟;金融改革还不适应市场化的要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还需要加强。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表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二条措施。(www.xing528.com)
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一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制度;二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需要继续完善。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原来的生产盲目无政府状态,逐步发展到比较有序的市场经济。在这一百多年间,逐步建立一系列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使市场经济成为法制经济,逐步形成有效的调控体系。从市场经济模式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也不得不加以行政干预;日本和西欧国家对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德国的市场经济称为社会市场经济。
加强宏观调控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国家计划明确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三者相互配合,实施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仍需实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计划对经济的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劳动就业、财政支出、货币发行、物价总水平等,都要科学地提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协调。在投资体制改革后,投资项目由企业自行决定,为防止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国家通过规划,提出需要发展和限制发展的项目,并制定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投资方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度增长。财政对促进农业生产发挥很大作用,由于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财政运用转移支付手段,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财政运用税收政策,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按照宏观调控的需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信贷规模,分别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都表明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际是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等价交换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当一种商品紧缺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生产者利润增加,就会增加投资;反之,当一种商品过剩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生产者无利可得,就会减少生产。价值规律像一只无形的手,指挥资源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的这种调节是自发的,除了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市场供求的积极作用以外,也有盲目调节的消极作用。在市场调节失灵时,就要加强政府的调控和监管。
此外,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中介机构与政府行政脱钩,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中介机构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行业协会,二是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税务事务所、价格事务所等,三是一般社会中介组织,如经纪、代理、咨询和交易中心等机构。鉴证类中介组织,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作用较大,他们出具的鉴证材料具有法律意义,对社会公众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因此,国务院领导曾多次要求对鉴证类组织进行整顿,规范鉴证类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使其与行政部门脱钩改制,建立自律运行机制,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中介机构,在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以及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