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提升蓄力中外合作的新优势

调整提升蓄力中外合作的新优势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以常州创新园发展仍存在合作方式、工作机制、空间承载、新动能培育与预期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面临着慢进则退的紧迫形势。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2019年以来,中以常州创新园进行全方位调整提升,推动中以合作提级提速。园区调整为由武进国家高新区牵头建设,整体搬迁至常州科教城东侧,打造中以国际创新村、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启动区占地330亩,拓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

调整提升蓄力中外合作的新优势

近年来,全球创新合作深入推进,上海、广州、汕头、大连等城市纷纷加快对以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如上海2018年提出建设中以创新园,打造中以合作技术交易和服务贸易平台;广州2018年成立中国以色列创新中心;汕头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7年正式招生等,各地对以色列人才、资本、项目等创新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

园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以常州创新园发展仍存在合作方式、工作机制、空间承载、新动能培育与预期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面临着慢进则退的紧迫形势。

从合作方式来看,园区引入项目以成熟产品为主,并未完全融入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从工作机制来看,园区建设发展由地方政府主导推进,人才、投资、企业进驻等政策和资源组织能力不足,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有限;从空间承载能力看,创新资源所需的产业平台载体和创新生态建设承载空间不足,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调配整合中以双方资源;从培育新动能来看,园区在聚集以色列高端资源、深入借鉴以色列先进创业孵化模式、共同培育创新型经济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2019年以来,中以常州创新园进行全方位调整提升,推动中以合作提级提速。园区调整为由武进国家高新区牵头建设,整体搬迁至常州科教城东侧,打造中以国际创新村、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启动区占地330亩,拓展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

为加快推进落实,今年5月,常州市成立中以常州创新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动全市资源,围绕“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领航者”的新时代发展定位,高起点谋划新时期园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支持中以常州创新园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好地集聚科技资源、研发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中以常州创新园与常州科教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www.xing528.com)

为更好发挥中以常州创新园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园区还编制完成了《中以常州创新园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合作办学、人才交流等领域,明确“培育中以特色创新创业生态、构筑面向未来的新经济产业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营商环境、构建中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四项重点任务,着力扩大中以创新合作的“朋友圈”,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创新机制示范、创新要素融通、创新合作引领、创新经济带动的国际创新合作典范。

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园区将全方位推动平台载体提质升级,重点打造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及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江苏创新中心两大平台。其中,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中以常州创新园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和江苏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对外开放创新重大平台,将借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以色列领先的孵化器机制,实施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重点瞄准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经济产业方向,围绕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需求“一个主线”,面向中国创新技术需求和以色列创新资源商业拓展需要,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三项核心服务,形成强大创新源。

江苏创新中心由以色列创新署支持建设,中以常州创新园和以色列专业团队共同运营,未来将被打造成为以色列先进技术成果和孵化经验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中国资本、技术需求对接以色列创新资源的“新窗口”,以离岸创新模式,促进创新项目在中以两国之间孵化和成果转化。

目前,两大重点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研究院筹建方案已基本成型,其中智能制造领域的中以合作研究中心已经有所突破,固立高端装备精密制造创新中心已经与以色列相关协会建立紧密合作,相关展示、实验、孵化场地加快建设;创新中心搭建起中以创新企业数据库,目前已集聚6000家以色列创新企业和20000家中方企业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