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张家港保税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始终瞄准政策创新的“试验田”、改革开放的“先行军”的定位,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历经27年的改革创新、开发开放,走出了一条浓缩时代特征、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创业之路”。
(一) 敢于争先,成就国内首个内河港型保税区
1992年10月16日,搭乘改革开放的快车,张家港保税区获批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内河港型保税区、江苏省第一家保税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紧靠张家港核心港区,具备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国际贸易和商品展示四大功能,成为当时江苏推进沿江开发开放和张家港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能够从江苏省内外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变不可能为可能,离不开张家港保税区敢拼敢抢的时代作风,更离不开“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作为张家港市的“传家宝”,张家港精神始终贯穿保税区发展的各个阶段,推动保税区转型升级走好每一步。
(二) 获批保税港区,功能提升助推开放升级
2004年8月,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设立,规划面积为1.53平方公里。这一区港合一的物流园成为拓展保税区功能的“敲门砖”,以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带动附近加工区工业的发展,实现区港联动,扩大保税区经济辐射面。
2008年底,张家港保税区整合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江苏唯一的保税港区,一字之差的背后是服务功能的全方位拓展:随着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和港口作业九项功能的确立完善,保税港区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帮助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经济辐射面覆盖江苏省乃至整个长江流域。
(三) 区镇一体化管理,空间扩展实现资源整合
2008年,张家港保税区迎来了历史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解决临港产业不断发展与保税区管委会管理区域限制的矛盾,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保税区和临近的金港镇实施“区镇一体”管理,区镇合一后,张家港保税区的发展空间拓展为152平方公里的大金港片区。(www.xing528.com)
2012年,保税区又一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区镇实现全面融合。自此,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成为现实。
(四) 立足创新转型,打造港口经济升级版
从4.1平方公里到152平方公里,从“区港联动”到“区港一体”,张家港保税区实现的不只是发展空间的拓展,更是内在经济形态的转型升级。
面对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张家港保税区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依托保税区的口岸资源、政策功能、区港一体等特色优势,先后建成了扬子江化工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扬子江装备产业园、进口汽车物流园等省级以上专业园区,形成了化工品、纺织原料、粮油、名贵木材为主导的传统市场,培育了以进口汽车、进口消费品为重点的新兴市场。
历经27年的发展积累,保税区逐步形成了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各类专业园区、滨江新城、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等多元载体发展格局。保税区现有企业8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超30家,本土上市企业6家,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国际资本承载区、现代产业集聚地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张家港保税区风貌
2018年,张家港保税区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61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亿元,入库税收110亿元,到账外资2.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70亿美元,入围江苏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前十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