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区协同发展的内涵解析

开发区协同发展的内涵解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沿海沿江沿线开发区良性互动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开发区间的协同发展是解决以上矛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从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到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1+3”重点功能区战略正是江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一轮探索。

开发区协同发展的内涵解析

(一) 开发区协同发展的核心要义

协同发展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开发区协同发展一般是两个或多个开发区之间通过考察交流、专题培训、项目对接、政策需求研究等方式,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产业落地。通过跨区产业统筹布局、区域创新协同、资源精准配置、政策协同配合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联动发展,共同推动区域产业和创新协同发展。随着江苏开发区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与一般行政区的重叠部分不断增多。开发区承载的城市功能逐步增加,加快产城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开发区协同发展还包括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在遵循环境约束条件和城镇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协调产业发展的布局、次序和方向,有效推进产业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2016年3月国家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即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1) 规划纲要强调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鼓励共建园区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动机制,促进也协同联动发展并建设一批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2017年2月颁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关于各类开发区的总体指导意见,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开发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开发区要“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标志着经济功能区正式进入了由“产城分离”向“产城融合”转变的新时期。同样对开发区整合优化发展提出要求,推进东部地区现有开发区转型升级,增强开发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研发基地,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软硬件环境,加强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动力。鼓励东部地区开发区输出品牌、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合作共建开发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沿海沿江沿线开发区良性互动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二) 开发区协同发展的三个层面

开发区协同发展包含三个层面,即开发区之间、与城市间、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www.xing528.com)

1. 开发区相互之间的协同发展。随着开发区的数量、规模、范围的进一步扩张,开始出现开发区之间功能定位驱动、产业同构严重、用地布局零散、空间发展失序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开发区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开发区间的协同发展是解决以上矛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同开发区之间的整合,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推动各类要素资源整合,实现开发区体制创新、空间拓展、产业升级,提高整个区域内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水平。

2. 开发区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城市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正确处理开发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开发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开发区的本质特征是从产业开发起步到产业集聚进而走向产城融合。建设初期,开发区选址通常远离城市中心,产城之间和人民居业之间关系被忽视,产城分离问题突出。园区新城新区划分为居住新区、产业新区、高铁新城和科技新城,普遍存在居住区规划不足、产业区的城镇化功能不健全、高铁新城的要素集聚有限、科技新城集聚欠佳等问题。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城融合逐渐替代产城分离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性城市经济转型的发展模式。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提供了新的路径。

3. 开发区与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随着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开发区与所在区域的关系更加紧密,开发区逐渐实现了与更大范围的区域间的联动发展。一方面,开发区经济发展受到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条件的限制,无论开发区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效益等方面都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呈相互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载体,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从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到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格局,“1+3”重点功能区战略正是江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一轮探索。“1”指的是扬子江城市群,包括沿江8市在内,作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3”里面包含:一是江淮生态经济区,包括淮安、宿迁2个设区市和里下河地区的5个县(市),重在展现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二是由沿海3市组成的沿海经济带,这是江苏省最大的潜在增长极;三是把徐州建设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拓展江苏发展的纵深。“1+3”重点功能区突破主体功能区以行政区为单元的类型分区局限,形成江苏省“一盘棋”的战略共识,实现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变、区域同质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已从过去苏南带动苏中、苏北的梯度发展,变为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协同共赢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