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放发展新举措不断涌现,累计利用外资稳居全国首位
改革开放初期,1984年,江苏南通和连云港成为国家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开发区建设的探索之路,此后不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江苏首创”。在经济转型的新阶段,江苏开发区又率先在全国探索转型升级、开放发展的新路子。苏南开发区坚持集约发展、高效开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苏中、苏北开发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和绿色化。一直以来,作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开放型经济的主阵地,开发区不仅贡献了江苏省50%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了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而且已经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增长极、深化改革先行区、双向开放主阵地、转型发展强引擎,成为又好又快推进江苏“两聚一高”新实践的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累计利用外资位居全国第一,服务业外资占比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二,质量效益不断优化,以开发区为载体的江苏开放型经济不断提档升级。江苏开发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其中,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依托连云港的重要区位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在项目签约、启动、运营和推动实施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4次出席。2017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重要指示,要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二) “苏南模式”成全国开放样板,持续集聚优质外资项目
1983年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小城镇再探索》中率先提出闻名遐迩的“苏南模式”(1) 。苏南模式的特点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企业生产则多依附于国有企业而生存。“苏南模式”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就地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与上海咫尺之遥的苏南地区快速响应浦东开放开发顶层战略,大力建设开发区,与浦东新区隔空呼应,苏州市重点打造中新工业园区合作项目,“新苏南模式”雏形初显。在沿用“旧苏南模式”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新苏南模式”另辟出一条出口导向型发展路径:以城市现代化为特征,建立经济开发区,通过所有制改造和外资引进,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层次产业并重的多元格局,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快速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2013年,国务院批复《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2014年,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城市群将创新驱动作为下一轮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苏南模式”的持续高速发展为区域集聚了大批优质项目,重大项目引领形成了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集群的分布格局。
苏州工业园区是外向带动型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以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带动了江苏经济发展。在《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明确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双城双片区”格局中的“苏州新城”地位。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过4000个,进出口总额达到1035.71亿美元。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三连冠,还在全国高新区考核中排名第五、全国百强产业园区中排名第三,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入选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在2017年度江苏省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第一。其中工业园区除总分第一外,还分别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开放水平和管理水平分项中位列第一,充分体现了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苏州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得益于两点:一是政府有效决策+园区亲商政策,二是中新政企分开+规划先行的国际化政府管理模式。
(三)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国际产业合作模式持续创新(www.xing528.com)
国际合作园区是以特定国家开展产业合作、产业转移,开展两国产业链分工协作和项目集聚为目的建设成的国际合作平台。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合作园区,在25年发展历程中,园区探索实现了一系列转变,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园区制造”到“园区创造”,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为江苏乃至全国开发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另外,江苏已建立了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太仓)创新园、中韩(盐城)产业园、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中奥(苏通)生态园、中意(海安)生态园等20家国际化合作园区,园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进一步推动开发区对外开放,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具开放影响力的地区之一。江苏凭借开放的理念,积极利用境外要素资源,结合境内资金合作及丰富的开发区建设经验,通过建投主体创新、投资方式创新等,走出一条国际产业合作的独特发展之路。江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索出两种不同的园区共建合作模式,即“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以“两种模式”为依托,满足企业抱团出海的发展需求,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的标志性境外合作园区,成为江苏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探索、新实践。
(四) 园区合作共建不断深化,更大限度发挥“开放红利”
江苏开发区长期以来也一直在加强园区合作共建。一是省际合作,鼓励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模式输出,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区和其对口支援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项目建设;主动对接上海开发开放,支持盐城、南通等地与上海共建产业园区。二是南北共建,江苏苏南开发区自2006年开始便率先积极支持南北共建,加速苏北振兴。如今已有45家南北共建园区,既有以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推动模式,也有江苏国信等大型企业集团与苏北共建模式,为探索实施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融资和财政分配机制,完善干部人事、土地使用、资金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作出了积极贡献。(2)
省域内、省际间和世界范围内开发区统筹协调发展,是更加充分地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红利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