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能源研究现状
由于发达国家在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在内的各个产业的发展上都领先,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需要更多的能源支持。据统计,世界石油消费量最大的三个地区为北美、亚太和欧洲,其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比例超过80%;天然气的消费则以北美和前苏联的一些国家为主,其天然气的消费总量超过世界消费总量的50%;亚太地区凭借其丰富的煤炭储量及有利的开发条件,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5.3%;北美和欧洲地区核能开发利用较为成功,其消费量之和占世界总核能消费量的70%以上;在众多发达的能源消费国家中,美国国内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各种消费量均位居第一,其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量比重超过25%(IPCC,2007)。
国外学者对能源的研究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对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A.Mikcta等(2001)整理了1971年至1996年15年间多个国家的制造业能源消费与经济产出数据,计算出了各国制造业能源消费强度,结果表明:各国制造业能源强度存在很大差异;他还结合各国实际情况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不同国家制造业能源强度的巨大差异性主要是受各国资本形成额及经济规模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资本形成额与经济规模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会产生滞后性,但随着产业部门产出规模的增加,这种影响的效果会逐渐加强。Robert等(2004)通过建立能源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回归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之间负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效率反而下降,但这种关系却并不是特别显著,有时会出现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提高的情况,此时要看科学技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其他因素的作用。另外R.Galli(1998)、Edenhofer(1998)、Farla(1998)、GevorgianV(1998)等都从不同角度对相关能源问题进行了研究。
2.国内能源研究现状(www.xing528.com)
耿诺(2008)认为我国的能源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例逐渐增加为转折点。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以柴薪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费模式被改变,20世纪初,在工业能源构成中煤炭的比例已经高达95%;1980年后,石油的出现标志着能源发展第二阶段的开始,由于石油的用途广泛,其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迅速上升;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而传统的化石能源由于其有限的储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能源需求与供给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初期,为了追求量的效益,一直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工业化生产,这就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多方面的原因使人们目光转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清洁能源,至此,能源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能源紧缺问题也日益严峻。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动力资源,能源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为了更好地研究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产出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张珍花等(2008)回归分析了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炭消费比重与能源效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越小,能源利用效率就会越大,反之则越小,煤炭比重过大是导致能源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石油消费比重与能源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石油消费比例的提高能有效改善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现状;由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较小,其消费比重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并不显著。齐志新等(2006)采用因素分解法对改革开放后我国整体能源强度及工业能源强度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因素决定了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工业化发展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部门,这种影响更为显著,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余甫功(2007)分析了我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并以广东为例对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研究,认为广东省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能源强度下降影响的贡献率最大,进而得出能源强度下降的关键是要提高重点工业行业能源利用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