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生态化指标分析: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产业生态化指标分析: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标评价,本书将在中国工业生态分析实证分析中,采用改进熵值法进行产业生态化转型评价。图3—3产业生态化发展过程图[2]在考虑经济效应时,学者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它们呈正相关关系,二者是同向增长的。因此在描述产业生态化过程中,我们采用与其发展趋势一致的城市化S曲线来描绘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表3—2产业生态化类型表①类型1:LH型。

产业生态化指标分析: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1.指标描述

正如前文在产业生态学理论及生态包袱理论中介绍的那样,资源生产力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任何资源(即使是废水、废气、固废等负面性质的资源)都存在单位投入产出问题,因此本书依据资源生产力的概念,定义投入生产力、占用生产力与排放生产力指标,同时给出投入排放比、占用排放比及投入占用比等指标的定性描述。

(1)投入生产力:界定投入与产出关系,投入生产力=产出/投入=O2/I,经济效果评价指标,衡量经济系统经济性,表示单位投入的经济产出,其值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2)占用生产力:界定占用与产出关系,占用生产力=产出/占用=O2/O1,指物质生产过程中单位资源(资本、劳动力、能源等)投入的占用量所带来的产出,其值越大说明占用对经济产出的贡献越大。

(3)排放生产力:界定排放与产出关系,排放生产力=产出/排放=O2/E,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的生产力,用来衡量经济系统产出的生态程度,排放生产力越大说明排放对经济产出作用力越大,产业生产过程越生态,或者是由于技术原因,使生产过程带来的排放越来越小。

(4)投入排放比:界定投入与排放关系,投入排放比=排放/投入=E/I,单位投入的污染物排放量。表示经济投入与排放之间关系,比值越小说明单位投入产生的污染物排放越小,经济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越小,经济过程越生态。

(5)占用排放比:界定占用与排放关系,占用排放比=排放/占用=E/O1,表示单位占用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用于衡量占用对生态环境的“负代价”,其值越小,说明由于占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越小。

(6)投入占用比:界定投入与占用关系,投入占用比=占用/投入=O1/I,反映社会经济结构中占用与投入的比例关系,衡量经济系统“投入”结构,该比值越小说明经济运行过程更多依赖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折旧和劳动力等存量的投入变化,而对占用等因素依赖较小,因此由占用带来的资源环境影响也就会越小。

2.指标评价

典型情形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非常形象具体且直观地通过投入、占用与排放对产出作用力,将产业生态化过程在图形中表现出来,产业生态化转型就是从最初的情形1经过情形2的演变逐步向情形3转变的过程,是产业生态化从工业文明型历经转型过渡型最终走向生态文明型的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投入、占用、产出与排放及上述定义的六个指标相互影响的过程。

情形1表现为投入对经济产出的作用力(投入生产力O2/I)高,但占用、排放对经济产出的作用力(占用生产力O2/O1、排放生产力O2/E)低,且占用生产力与排放生产力之和大于投入生产力,即m<0、d<0,gO1<0、gE<0,且gO2=gI+gO1+gE<0。

情形2表现为投入对经济产出的作用力(投入生产力O2/I)高,占用、排放对经济产出的作用力(占用生产力O2/O1、排放生产力O2/E)仍然很低,且和大于投入大于占用生产力与排放生产力之和,即m<0、d<0,gO1<0、gE<0,gI>0,且gO2=gI+gO1+gE>0。

情形3表现为投入、占用与排放对经济产出的作用力(投入生产力O2/I、占用生产力O2/O1、排放生产力O2/E)均很高,整体上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即m>0、d>0,gO1>0、gE>0,且gO2=gI+gO1+gE>0。

因此,我们在对产业生态化转型典型情形分析的同时,也能从指标出发,对产业生态化转型过程进行描述。将上述六个指标归为两类:以投入生产力、占用生产力、排放生产力为二级指标衡量经济效应;以投入排放比、占用排放比、投入占用比为二级指标衡量生态效应。

表3—1 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标评价表(www.xing528.com)

实际应用中,通过数据收集能分别计算出这六个指标值,结合相应的模型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值及综合评价值计算,即可得到经济效应及生态效应评价结果,最终得到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数。结合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标评价,本书将在中国工业生态分析实证分析中,采用改进熵值法进行产业生态化转型评价。

3.过程分析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EKC(EnvironmentKuznetsCurve)”假设。它描述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环境质量会随着着经济增长变化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z=m-n(x-p)2。其中:z为生态环境恶化程度;x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m为环境阈值,m>0;n,p>0。根据EKC曲线我们将数学表达式改写为m-z=n(x-p)2,令q=m-z,表示一定生态环境下的环境绩效,即得到q=n(x-p)2,据此可以描绘出某生态环境下的产业低碳化发展曲线:它呈现出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刚好相反的U型变化,即某生态环境下的环境绩效与环境恶化程度变化趋势相反,两曲线为对称曲线(图3—3)。

图3—3 产业生态化发展过程图[2]

在考虑经济效应时,学者们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它们呈正相关关系,二者是同向增长的。一般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其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也高,相反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也低。虽然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和产业发展,但总体上是符合国际发展的一遍规律,城市化与经济和产业发展基本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变化趋势符合一条S曲线,公式表示为u(i)=1/1+λe-kt,其中k、t为常数,分别表示城市化起步时间和城市化速度。因此在描述产业生态化过程中,我们采用与其发展趋势一致的城市化S曲线来描绘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

通过指标评价中对经济效应指数与生态效应指数的计算,我们可以将其理论值进行划分,得到产业生态化过程中的四种经济类型。

表3—2 产业生态化类型表

①类型1:LH型。该类型为经济效应低(Low)、生态效应高(High)组合。此时社会经济发展却处于低位,经济出现低产出、低效率现象,但产业生态化发展良好,污染物排放与自然资源的破坏得到有效改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类型2:HL型。该类型为经济效应高(High)、环境效应低(Low)组合。该类型下社会经济发展势态良好,经济产出、经济效率均处于高位,但其生态效应却很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污染物排放超出自然承载能力。

③类型3:HH型。该类型为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双高(High)、高(High)组合。此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均积极稳步发展,产出增加、效率提升、生态良好,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强劲发展型经济。

④类型4:LL型。该类型为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双低(Low)、低(Low)组合,即各种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并且污染物排放严重,自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产业生态化过程的初步描绘:在农业文明时期,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为了发展经济,生态环境虽然遭到一定的破坏,但总体环境水平仍然比较高,产业类型为LH型;到工业文明中前期,社会经济和产业水平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带来生态的严重破坏,产业发展类型为HL型;工业文明中后期,产业发展仍处于增长趋势,但增速逐渐减慢,同时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对生态环境从破坏逐渐转为保护,追求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此时仍为HL型产业发展态势,但与工业前中期不同的是,此阶段产业发展速度变缓,生态环境改善速度增加;生态文明时期,产业与生态呈HH的双高型均衡发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LL型看似不可能出现,但仔细考虑便可理解: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工业文明道路,忽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自然资源完全枯竭时,经济终将失去其存在载体,社会生产将失去其动力源泉,人类文明也就走到了尽头。事实上某些资源型地区就走了这样一条道路,这些地区在对资源过度开发的同时完全忽略对环境的保护,进而导致经济在经历高速发展后的迅速崩溃。所以说,产业低碳化过程就是产业发展从工业文明型到转型过渡型再到生态文明型的过程,是在经历了LH型产业后,产业发展从HL向HH型转变避免出现LL型的动态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