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水运具有载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等优越性。 陕西境内虽有不少河流,但由于受地形复杂、水流湍急、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给船舶正常航行造成了许多不便。因此,自近代以来,陕西的内河航运业虽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且规模有限,未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4.2.3.1 黄河航运
黄河为流经西北地区的最大河流,发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下,流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其航运情况因各省地理条件不同而各具特色。 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南折,在河曲进入晋陕峡谷地段,再由潼关以90°折东入三门峡。陕西境内黄河在禹门口以下进入平原,由韩城至潼关140 km 可行驶木帆船,商运方便,运输的货物主要有粮、棉、煤等。
4.2.3.2 渭河航运
渭河是黄河的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县之乌鼠山,流经甘陕两省至潼关入黄河。渭河在甘肃境内没有通航条件,自陕西宝鸡以下流入平原。但宝鸡至西安草滩一段,沙滩颇多,水大时才能自由航行。此段重要码头有虢镇和咸阳两处,虢镇为渭河上游航行的起点。陇南之药材、四川之特产、汉中之茶叶等多由此向下游启运;下游上行之船,也多到此为止。
咸阳码头临近西安,兴平、武功一带的小麦、棉花多由此向下游启运。自西安草滩以下,直至潼关,河床较深,较大的木船可自由通航。此段重要的码头为草滩、交口、白杨寨3处。草滩属长安区,为盐码头,山西运来的盐多汇集于此,舟船亦以山西船为多;交口属临潼区,当河水较小时,甘肃的皮毛、药材,陕西的棉、麦等均由此向下游启运,下游运往西安的货物亦多在此卸载,载运多为河南、山西的木船;白杨寨属渭南县,是煤运码头,由山西运来的煤炭多在此装卸。 渭河的通航历史悠久,在陇海铁路通车以前,从潼关上溯咸阳、虢镇有上千只的木帆船,水上运输十分繁忙。(www.xing528.com)
4.2.3.3 汉江航运
汉江又名汉水,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番冢山,东流经勉县、汉中、南郑、城固、洋县、石泉、紫阳、安康、旬阳至白河入湖北,复经老河口、郧阳、襄樊等地至汉口汇入长江,全长1497 km。近代以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商业渐兴,汉江流经的秦巴山区所盛产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益受到外界的青睐。各地客商纷至沓来,采购贩运漆、麻、木耳、五倍子等当地山货药材,民间贸易异常活跃,货流量不断增加,这时汉江上船家大量兴起,民间航运开始迈向兴旺。往来于汉江上的船家不仅运输山货土产,而且还承运其他大宗货物。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山城安康逐渐发展成为陕南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安康至汉口间的水上运输成为这一时期维系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1920—1937年是汉江航运的兴盛时期。 当时航行在汉江上的大小商船,经常保持在2000余艘,绝大多数以安康港为中转港口,往返于安康、汉中和汉口之间。 为适应航运发展的需要,汉江两岸还相继建立了一些较大的港口,如安康境内的晓道河港、流水港、岚河港、安康港以及洋县、石泉、紫阳等港口。这些港口终日商船云集,船桅林立,码头工人川流不息地装卸货物,十分繁忙,可见汉江航运业的发展已进入全盛时期。正当汉江航运处在兴旺发达之时,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溯长江而上,于1938年10月占领武汉三镇,致使安康和汉口航运关系断绝,汉江航运缩短,船只往返只能到湖北老河口。1940年日军飞机又多次轰炸安康县城,给繁华的山城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商号被炸,损失惨重,元气大伤。1944年老河口失守,船舶被迫停航,商场大受影响,许多商家行号纷纷倒闭,生意一落千丈,汉江航运也从此一蹶不振。
陕西境内其他一些河流,自近代以来也曾开办过一定规模的水上航运,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作用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