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文化旅游城市来说更是如此,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城市GDP的增长非常重要。对于大中型文化旅游城市,城市的GDP来源结构比较合理,各行各业的大企业均有相应比例的贡献;但是对于许多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占据了城市GDP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部分中小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城市GDP的主要支柱产业。除了占GDP比重测算指标以外,对于文化旅游城市的城市GDP的增长的贡献也可以通过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来衡量。

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旅游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1.直接增长效应

文化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方面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GDP的增长,城市GDP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三大产业的综合贡献,其中第三产业比率的不断上升是城市经济快速上升且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对城市GDP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对文化旅游城市来说更是如此,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城市GDP的增长非常重要。对于大中型文化旅游城市,城市的GDP来源结构比较合理,各行各业的大企业均有相应比例的贡献;但是对于许多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占据了城市GDP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部分中小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城市GDP的主要支柱产业。当一个城市的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超过5%时,就可以认为旅游产业属于该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西部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年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之间浮动,除了拉萨;拉萨的文化旅游占当地城市GDP比重均在15%以上甚至更高。除了占GDP比重测算指标以外,对于文化旅游城市的城市GDP的增长的贡献也可以通过旅游产业的贡献率来衡量。

文化旅游对城市的经济影响的另一个来源是文化旅游促进了城市就业率的提升,提升城市就业数量的文化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文化旅游在旅游景区内外商业区、旅游交通以及旅游住宿等等各个环节均提供了大量的就业职位,为无业者成为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外,近年来,文化旅游的高热发展,使得文化旅游城市不断推出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专兼职演职人员也是新的就业方式。对于某些旅游城市来说,旅游演艺项目更是集中了当地大部分的原著民族参与演出,都对城市经济和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

2.间接增长效应

文化旅游对城市的影响也有间接地作用,在此我们分为三点来讨论。

(1)文化旅游发展能改善城市形象

我国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现如今,不仅仅是文化旅游城市,各大城市都在致力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筹码,城市的形象是城市风貌的一部分,城市具有良好的风貌,能显著的提高城市对外的影响力、吸引力以及对内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城市的形象和风貌是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历史的文化沉淀,彰显城市的品位和历史文化,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是美化城市和发展城市经济的途径之一;

城市形象代表的是城市的特色所在,凝练了该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宣传通常通过城市的宣传口号来传达到市民身边的,还可以通过在网上张贴公告、涂画文化墙等手段宣传城市的独特文化。通过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宣传城市的文化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城市形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和竞争资本。城市形象虽然不能直接推动城市GDP的增长,但其对于城市经济的间接推动作用仍然是非常大的,城市经济的发展来源于自身城市产业的发展以及外部投资的增加,而城市的独特形象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对外界的吸引力,吸引到更多的外部投资,来建设和发展城市。一个良好的形象是吸引眼球重要的筹码,也是増加外部投资信息的重要筹码。

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起正面促进作用的。文化旅游是旅游不断发展的产物,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不断发展的产物,文化旅游和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不谋而合。对于文化旅游城市来说,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代表的是城市的特色所在,城市对外的宣传若是以城市的文化资源特色为吸引点,昆明的宣传口号为“昆明四季如春”,更易于吸引广大游客的前往;城市的对外宣称口号代表了和凝练了城市的形象。

(2)城市居民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城市居民对于文化多元性的接纳和吸收,有助于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广大的外来游客前往旅游城市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外来文化,当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的碰撞时,会发生文化多元性发展的现象,城市本地居民对于文化多元性的接纳和吸收,更好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旅游的协调发展。

以云南的丽江为例,在丽江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当地的纳西族对于外来文化抱有接纳和吸收的开放态度,带来的是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外地的旅游者以及外地来丽江的旅游经营者,均对当地纳西民族和纳西文化造成了文化影响。如丽江古城的酒吧、客栈咖啡屋、餐馆等的经营模式。同时,一个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程度,与这个城市对外来文化的接纳程度理应是成正比的。一个城市越发达,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更强,旅游城市也是如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吸收和接纳,对于城市经济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的集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如国家经济政治相关政策制度、经济发展基础、历史积淀以及文化竞争力等都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居民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吸收和接纳,更多是带来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世界上诸多发达城市的发展历程都验证了这一点。就比如说纽约,从纽约的历史进程来看,纽约的城市历史基础十分薄弱,但其依旧迅猛的发展了起来;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对多元性文化的接纳吸收和应用,这也是纽约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文化旅游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那么这次城市的居民对其文化耳濡目染,对其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自然提升,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注重文化产业的投入如电影产业,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群众艺术馆、城市博物馆以及歌舞庙会等等的建设,及文化的宣传如城市文化演艺活动、文化节日的增加,均对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3)加强旅游观念,改变现代人民的生活方式(www.xing528.com)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能够代表其的经济实力足够雄厚能够促进国家的入境旅游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带动国家出境旅游的步伐;德国和中国都既是入境旅游的大国,同时也是出境旅游的大国。

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一定的影响,城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使得当地居民从不适应旅客增多的生活方式,逐渐习惯作为旅游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再到逐渐接纳作为旅游城市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旅客们来说,当满足一定的条件后,这些人们也会逐渐适应和习惯旅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旅游的欲望也日益强烈。我们根据统计资料看出,往往是文化旅游比较发达的城市,其入境旅游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无可厚非的,而其出境旅游的成绩也比较可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的发达城市,出镜和入境的旅游人数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在西部城市中,西安、成都、重庆等文他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同时也是西部出境旅游的大省。当旅游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时,当地政府在保障居民的旅游权利时,需在出入境便利程度、带薪休假等公共事务方面提升改革的力度。

3.负增长效应

我国目前对文化旅游的研究大多关注点都在于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的影响方面,关注其对经济的逆向抑制作用的研究较少。文化旅游对于城市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业界学届达成了共识。但是,文化旅游对经济的负增长效应却鲜为人知。事实上,西方学者对于旅游影响的研究较为全面,对于文化旅游的影响研究已深入到旅游承载力环境污染、资源破坏以及文化冲击等多个方面,而对于城市经济的逆向作用也研究也同样较为丰富,如“去工业化”和“荷兰病”等不良现象的威胁。“荷兰病”是指国家,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这种资源产业在其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去工业化主要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由于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并且对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由于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导致企业将生产的部分过程迁移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并且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的就业比重出现了严重的下降。

许多城市过分依赖旅游业所出现的“去工业化”和“荷兰病”,如欧洲的很多城市西班牙,由于文化旅游资源禀赋较好,诸多城市的发展依赖旅游业所带来的旅游创汇,且城市发展的政策、资金等大量倾斜于旅游业,从而导致了其他产业发展的制约,造成了西班牙经济的长期滞后,从而被认为其患上了“荷兰病”。中国的诸多城市也出现了此类问题,如三亚,丽江等旅游城市,它们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此类城市的旅游产业占该城市GDP的半数甚至以上,但是,由于旅游业的急速发展抑制了城市工业等进程。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其他产业基础较弱,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的敏感性较高,波动性较大。另一方面,城市工业发展提供的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城市人才建设等的速度较慢。

4.旅游业环境因子效应

旅游产业的环境因子包括文化旅游与旅游业相互关联的三类因子:自然、经济、社会因子。各环境因子对旅游产业集群的作用在协同进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旅游产业集群需要通过自身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文化旅游过程发生一定改变。自然因子。自然因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空间的支撑,如独特的旅游景观特征,是文化旅游系统中不容易变化但意义却很重要的环境因子。自然因子主要有区位地缘因子、自然资源因子等。一方面区位地缘因子对于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旅游业空间布局起着关键作用,具有良好的区位地缘因子条件的旅游地往往能够首先获得某一种或几种优势区位而得到优先快速发展。区位地缘因子主要指城镇与其日比邻地区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城镇旅游地的区位可划分为资源区位、客源区位和交通区位三种。地缘因子是指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满足文化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自然资源因子。自然资源因子包括城镇的旅游资源禀赋和水、土地、矿物、大气、生物等自然环境因子。城镇内优美的、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影响着旅游业结构形成的初始形态与发展趋向,也影响着文化旅游的发展。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地、矿物、大气、生物等资源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这些因素的质量好坏与存在状况对人类的各种活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因子。文化旅游的经济因子是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文化旅游的发展规模和结构提出了要求。文化旅游的经济因子主要有资金因子、市场因子等。一方面,资金因子。每个企业都会面临从资金市场获取所需资金的问题,因此资金市场的完善程度对旅游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资金渠道的畅通、高效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市场因子。经济市场的容量、结构以及规范程度在区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经济发展良好,旅游产业需求旺盛将极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社会因子。文化旅游的社会因子包含了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如政治、文化、宗教、种族、风俗习惯等等,他们互相叠合、交织构成了整体有序的各种层面的社会网络。社会因子主要包括制度因子、科技因子、政治因子、人文因子等,是文化旅游社会环境中影响旅游业培育的因素总和。虽然各种环境因子对旅游业与文化旅游协同进化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其中起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社会因子中的技术和制度因子。技术因子是促进系统协同进化的关键因素,解决了系统协同进化过程中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促使系统向更高水平发展。文化旅游环境中的技术创新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为其发展带来技术支撑,旅游产业对技术的运用反过来也促进着文化旅游环境中的技术创新的进步。制度因子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保证。制度决定了文化旅游的速度、方式和特点,也决定了旅游业的运行方式和框架。目前文化旅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旅游业发展的种种障碍,在深层次上都与制度有关。文化旅游和旅游业协同演化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制度的选择和实施。

(二)城市经济增长对文化旅游的影响

文化旅游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特点是,城市发展之初,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主要带动作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业、住宿业、娱乐业以及金融等行业,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第一、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而旅游产业对于城市GDP的贡献比较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从而带动了城市其他产业投资的注入;旅游业拉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就业人数的促进。如我国的很多优秀旅游城市,如丽江、桂林、兰亚等城市。在城市发展之初,都是源于旅游者的不断进入,促进了旅游设施、接待条件的改善,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提升。

1.城市经济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在我国诸多城市中较为多见,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城市本身拥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或者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了城市旅游人口的増加,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就以深圳打个比方,深圳本来是一个小渔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加上其地理位置的优势等客观条件,深圳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大市,随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深圳市快速成长为全国的创意文化中心,世界之窗、欢乐谷、华侨城等项目的开发,将深圳打造成了同时享有“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等美誉的国际化大都市。

2.文化旅游渗透于城市经济发展

文化旅游渗透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指,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同步前进,在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对城市GDP的贡献与其他产业的贡献相当,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其他产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提升阶段,城市经济发展的等级与文化旅游资源等级相匹配。文化旅游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互相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其旅游业发展的等级相协调,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的等级相匹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