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研究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标志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探究国民财富的增加,即经济增长。斯密在这本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这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与市场规模扩大。除此之外,他还注意到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在技术进步层面,即使在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技术进步可以促使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提升产出水平;在对外贸易层面,对外贸易既有利于国际分工,又有利于让剩余产品实现价值,从而不仅可以促进商品扩大生产,也可以增进消费者利益。在经济制度方面,斯密注意到提倡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与不良政治制度对英国产业发展的阻滞作用,将社会经济制度环境纳入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综上可知,斯密对经济增长动因的分析涉及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观点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18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论述了国民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他指出,“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立法者和慈善家就无须再那么关心绝对产量的增加与否,此时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分享总产量的人数相对来说应该有所增加”。“如果人民大众从经济增长中得不到丝毫好处的话,则这种增长也就没有什么重要意义”。他认为,若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被大众分享,就违背了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道德原则,这种增长便毫无意义,同时也违反伦理原则。因此,只有当经济发展成果由全体国民共享时,才是有意义、有质量的增长。(www.xing528.com)
20世纪40年代,增长经济学家哈罗德和多马根据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和收入决定论,分别提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了产出增长率、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引入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即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增长率,指出只有当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且等于自然增长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充分就业,保证经济的长期均衡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但这种经济均衡只是一种“刃锋上的均衡”,是不稳定的,经济无法自行纠正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的偏离,同时还会累积产生更大的偏离。哈罗德-多马模型另一个致命弱点是没有考虑技术进步、资本折旧、制度变迁等现实影响因素,因而既不稳定,也不现实。但单就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看,其对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过程,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仍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