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长线投资,高屋建瓴
幸运成就不了常胜将军,真正的胜者是会做长线投资的人。只看重眼前利益,热衷于短期投资的人永远只能做个朝不保夕的投机者。
1987年华尔街大股灾,事发前并无明显兆头。灾后的一年,美国经济仍取得较满意的成绩。
尽管学者们从美国政治经济深层挖原因,但股灾却不是这些原因直接引发的。
80年代中期,香港股市持续兴旺,恒指连年攀升。到1987年,股市步入狂热。2月18日恒指破2800水平报2801点;8月3日恒指已升越3500水平;10月1日飚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牛气冲天,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李嘉诚预计股市将会崩溃,但不太可能发生在年前。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四间公司——长实、和黄、嘉宏、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的一次集资行动。对于这笔巨资的用途,李嘉诚表示将在3个月内公布。
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将由5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泻508点,带动香港股市恒指暴跌420多点。如果在9时之前,包销商尚可引用“不可抗拒”条款退出包销供股计划。结果这个计划在10时开市前得以顺利通过。开市后造成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股市的连锁反应。
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侥幸躲过这场股灾浩劫。长实系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而包销商欲哭无泪——他们将承担包销的风险。
10月20日早上,联交所主席李福兆宣布停市4天。10月26日周一重新开市,香港股市崩溃,当日恒指暴挫1121点。五家包销商所拟定的供股价都较市价高出30%以上。在这种形势下,长实系的大股东或控股公司承担其责任的一半(51.5亿港元),其余价值50多亿新股由原有5家包销商、上百家分包销商承担。结果,长实系四公司的集资计划大功告成。
这就是被有关传媒评价的“百亿救市”行动。李嘉诚在这次股灾中,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www.xing528.com)
大盘崩溃,约占香港总市值15%的长实系上市股票均下跌3成。依常规,这正是向公众股东廉价收购本系股票的好时机。
10月23日,李嘉诚向香港证监会提出一个“稳定股市”的方案,拟动用15亿~20亿港元,吸纳长实系四公司的市面散股,以便“协助本港股市的稳定”。他强调“此举目的是希望看到本港股市的经济不要太多波动,希望能稳定下来”,“绝非为个人利益,完全是为本港大局着想”。
尽管李嘉诚申明了自己的立场,仍有人认为“有为私之嫌”。舆论纷纭,人言人殊。当时,李氏家族控有长实35%以上股权,和黄的股权也近35%。按照收购及合并条例,已超过35%股权的人士要再增购股权,就必须提出全面收购。李嘉诚无法全面收购,要求当局放宽限制。
证监会碍于条例不予批准,李嘉诚多次去香港政府力争,希望从“救市大局”出发。结果,收购及合并委员会决定接纳李嘉诚的“救市建议”,暂时取消有关人士购入属下公司股份超过35%诱发点而必须履行的全面收购条例,但规定所购入最高限额之股份,必须在一年内以配售方式出售;同时购入股份时必须每日公布详情。
李嘉诚对放宽限制表示欢迎。但认为既放宽收购点又限期售出,这是“措施矛盾”,“难消危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故表示对附带条件的失望。这意味着,如一年限期内,股价继续下跌,他收购的股票必蚀本。
某报章说:“李嘉诚原想酿的美酒变成苦酒,现在不得不喝下去——李氏购买了数亿股票。”这当然是一家之言。不过,许多人都认为,李嘉诚必蚀老本不可——依以往香港与海外股市的经验,股灾之后,必有两至三年的低迷。岂料这次特大股灾竟恢复如此之快,年底股市就开始回扬上冲(欧美股市亦然)。到1988年4月14日,恒指收市报2684点,已接近1987年年初的水平。李嘉诚在一年的限期内,以配股方式将增购的股票出售,未蚀本,仍有小赚。对李嘉诚来说,小赚意指几千万港元。
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李嘉诚。幸运成全不了股市常胜将军,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股市强人,靠的还是他的良好素质。因此,他在每一次股灾之中都能够安然度过,而不至于翻船落水。
马世民在会见《财富》记者时说:“李嘉诚是一位最纯粹的投资家,是一位买进东西最终是要把它卖出去的投资家。”
马世民的话,揭示了李嘉诚在股市角色的优势——这种优势,或许很多人都明了。但由于急功近利心理的驱使,股市的许多人都不愿做这种角色,而宁可做投机者。
李嘉诚以其锐利的眼光和非凡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被股市动荡所影响,采取人弃我取的策略大力拓展,总能在接下来的高潮期获得巨大收益。这与其渊博的知识和从远处着眼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做任何事,首先心里要有一幅宏伟蓝图,直到每走一步我们能达到的目的,做到事事心中有数,如此下去,必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