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审计(公元前11世纪至1840年)
我国国家审计起源甚早。据《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当时,在中央政权设置的官职中,位于下大夫的“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却具有审计的性质,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美国著名审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一书中对我国西周的审计制度进行了充分肯定,指出:“在内部管理、预算和审计程序方面,中国西周时期在古代世界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其后,秦、汉两代都曾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之政绩。但秦汉官制中,尚无专司审计职责的官员,也无专职审计机构。隋唐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建立了比较独立的专司审计之职的机构。特别是唐代,由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审计地位的提高,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物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宋代设立审计司(院),是我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使审计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到了元、明、清三代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明初,比部虽一度恢复,但不久即取消,直至清末再未设置。在这三个朝代国家审计陷于中衰时期。
2.近代审计(1840—1949年)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1949年以后)(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未设独立专职审计机构,对财政经济的监督由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通过其业务分别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规定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据此,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府的审计机关相继建立,随后公布了一系列审计法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审计监督工作,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增收节支,搞好廉政建设,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审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1994年8月31日八届人大九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审计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正式跨入了法制化的轨道。1997年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2000年2月、8月和2001年8月审计署以第1号、第2号和第3号令发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规范体系。2006年2月28日十届人大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2010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该实施条例自2010年5月1日开始实施。2010年7月8日,审计署对国家审计准则进行第三次修订,并由审计长会议审议通过,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西方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的国家审计也是随着经济发展,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对掌管国家财务和税赋的官吏进行考核这一具有审计性质的经济监督工作,即官厅审计。
资本主义时期,各国的国家审计都得到飞速发展。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国家中,大多实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议会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并对政府行使包括财政监督在内的监督权。多数在议会下设有专门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如美国的审计总局;英国的审计署等。除立法型体制外,还有司法型审计体制、行政型审计体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西方国家的国家审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效益审计方面发展。至今,国外广为流行的审计实务如绩效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三E审计、五E审计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