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从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文献内容的关系,按学科和专业集中文献,提供从学科和专业出发检索文献的途径。因此,在建立类目体系时,重视类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贯彻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的划分原则,把成千上万个类目排列,组成一个严密的概念等级分类体系。通过这个等级分类体系,显示各学科门类在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及各学科门类之间的亲疏远近和隶属关系。分类法类目体系的形成包括类目的设置、类目的划分和类目的排列三个方面。
(一)类目的设置
在《中图法》编制过程中,类目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
1.文献保证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一方面类目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且有一定数量的文献为依托;另一面,应根据文献的数量决定类目的数量或细分程度。分类法使用过程中,如果某个类目失去了文献的保证,应删除或归并处理。
2.稳定性原则
类目的稳定性,尤其是基本类目的稳定性决定着分类法的稳定性。保证类目的稳定性就必须使用稳定的因素(如知识分类、学科分类、专业分类等)作为类目划分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提高类目的可延展性或兼容性。
3.发展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分类法类目的设置除了依靠类目自身的延展性来容纳一部分新事物外,在立类时应以发展的眼光、有预见地为某些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设置类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还要对原来立类不当、使用频率低的类目进行调整、合并或删除。
4.均衡原则
《中图法》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在类目设置上要注意各学科领域类目分布的均匀度,防止局部类目上过于概括或过细地展开。
5.立类必须概念清楚
用作类目名称的语词或短语,应能准确表达类目的内容范围,内涵、外延要清除。一般采用科学、规范、通用的术语或译名作为类目名称。另外,每个类目要有专指的检索意义,在表达相同的概念时,要做到语词前后一致。
《中图法》在考虑到各学科领域的平衡的基础上,以国际上通用的基本学科划分和专业划分为依据,同时考虑习惯的知识领域划分,设置了22个基本大类。其中“社会科学总论”和“自然科学总论”不属于独立的学科,用以概括这两个科学领域的综合性知识。由于“工业技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文献数量巨大,因此以双字母标记展开了16个二级类,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基本大类。社会科学各大类的排列主要根据大类间关系密切的程度以及与其他部类的关系来确定,大体按“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即“政治→经济→文化”的次序排列。
表3-1 《中图法》基本类目表
自然科学各大类则按学科的属性,遵循从一般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理论到应用的次序排列,并形成“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科学”三个层次。
(二)类目的划分
分类法的每一个类目都代表特定的主题概念,都是知识分类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这并不是说任何知识单元、任何学科在分类法中都有对应的类目。分类法必须满足文献整序的实际需要,在《中图法》编制过程中,进行类目划分的依据为:
①类目划分一般选择事物的本质属性中最有检索意义的属性作为标准。
②类目划分要遵循基本规则,在同一划分阶段一般只使用一个标准。
③类目划分要力求全面,由一个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的外延之和应等于上位类的外延,以保证类列的完整。
《中图法》类目划分时采用了以下六种技术:
①凡涉及共性区分问题时,采用编制通用复分表、专类复分表、“一般性问题”和类目间·26·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仿分来处理。
②在类组性的类目下,根据类组所包含事物的特征选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例如,“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四个部分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
③多重列类法,同时采用几个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编列几组平行的子目。
④为满足某些专业特殊的检索需求,按一定的属性对某些事物集中列类。
⑤广泛使用交替类。为满足情报机构从不同角度集中文献的需要,为具有双重隶属关系的学科或事物编列正式类目和交替类目。
⑥双表列类法。选择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引用次序为某个类编列两种适应性不同的分类体系,供选择使用。例如,《中图法》第3版、第4版的“法律”类就是双表列类。
(三)类目的排列
分类法是由大量的类目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一个有机系统。类目排列主要指同位类的排列,科学地排列同位类既能体现分类法编制的逻辑性、系统性,又能使用户快速认识和掌握分类体系,提高标引和检索效率。在《中图法》编制过程中,类目的排列方式包括纵向排列和横向排列。纵向排列指类目的类链中排列的次序,它由分类标准的引用次序来决定,不存在排列问题。横向排列指一个类列中同位类排列的次序。《中图法》类目的排列坚持以下原则:
①优先采用客观发展的次序、事物内部固有的次序、科学的系统次序、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次序排列同位类。
②按事物的系统次序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理论到应用排列。
③当某类事物的客观次序不明显或人为次序更有利于检索时,可以利用人们的习惯思维,合理地采用人为序次排列。
④相似类列采用统一或对应的排列次序,如此排列具有很强的助记性。
(四)类目之间的关系(www.xing528.com)
分类法中成千上万的类目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根据类目体系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组织起来的整体体系。虽然类目采用线性方式排列,但类目在分类体系中是由上位概念,同位概念、下位概念、相关概念和类目注释构成的语义空间来进行限定的。类目的关系包括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类目的纵向关系表示的是它们的等级关系,包括从属关系和并列关系;类目的横向关系表示类目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包括相关关系和交替关系。
1.从属关系
类目的从属关系指上位类和下位类的关系。一个类同它细分出来的小类之间具有从属关系。类目等级结构是显示从属关系的主要方式。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的从属关系包括属种关系、整部关系和方面关系。
属种关系:即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生物的分类、事物及其类型等。例如:
TF6 铁合金冶炼
TF64 各种铁合金冶炼
整部关系: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各级行政区域、学科及其分支、事物及其组织部分等。
例如:
U261 蒸汽机车
U261.1 锅炉部分
U261.11 火箱及附属装置
方面关系:全面和某一方面的关系。如学科及其问题、事物及其属性等。例如:
U46 汽车工程
U461 汽车理论
U462 整车设计与计算
U463 汽车结构部件
…………
U469 各种用途汽车
在体系分类法中,当类目下列有两种或三种从属关系的下位类,依据从总到分,从一般到特殊的排列原则,先排方面关系及整部关系的下位类,后排属种关系的下位类。
2.并列关系
类目的并列关系指处在同一划分层次上的不同类目的关系。由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互称同位类,一组同位类称为一个类列。同位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它们在类表中用并列的方式表达。
3.相关关系
如若干类目之间在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具有从属关系和交替关系,则称为相关关系。类目间的相关关系主要靠类目参照来显示。而分类法中设置的“××入××”的注释也起到显示相关关系的作用,与类目参照的功能基本相同。
例如:
G26 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
参见K85
R214 气功
总论入此
武术气功入G852.6;气功疗法入R247.4
4.交替关系
交替关系是指表达相同主题概念的正式使用类目与非正式使用类目之间的关系。体系分类法的类目是线性排列的,要求一个类目在这个体系中占据一个位置,当主题概念同时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类目时,一般在分类表的有关位置上同时设类,其中一个位置的类目作为正式使用的类目来标引文献,其他位置的类目就作为非使用的类目,即交替类目。交替类目的类号置于[]内,类目下有“宜入××”的注释,与相对应的正式使用类目相联系。
例如:
[C965] 人才市场
宜入F241.23
F241.23劳动力市场类型
职业介绍所、人才市场、劳动就业服务公司等入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