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春:发挥绿色生态和康体养老优势,吸引候鸟休闲度假

绿春:发挥绿色生态和康体养老优势,吸引候鸟休闲度假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三,充分发挥绿春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远离喧嚣等比较优势,突出绿色生态、康体养老两个重点,对接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开发利用,吸引“候鸟式” 的外地人口来绿春休闲度假、养老养生。

绿春:发挥绿色生态和康体养老优势,吸引候鸟休闲度假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城镇,必须充分利用绿春独特的文化、山水、区位等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突出重点、释放潜力,才能构建发展有活力、街道有景致、建筑有风格、文化有特色、景色有特点、产业有特色、民生有保障的现代化城镇。

(一)特色打造

特色是一个地方的外在形象,更是一个地方的美丽所在。新时代绿春特色城镇发展首先需要在特色方面做足功课,围绕独特的哈尼文化,突出城市建筑风格、乡镇的色彩斑斓、绿色生态等比较优势,实现哈尼风情特立与优势凸显共存的发展目标。

1.县城的文化形象工程

无论是老县城的改造提升,还是中国哈尼城的开发建设,城市建设一定要充分体现哈尼族的建筑文化与风土人情等,不断丰富城镇的文化底蕴。

其一,老县城改造要充分结合哈尼族的土掌房、封火炉与蘑菇房等建设风格,利用木楞、茅草、竹子、泥土等材料,通过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外观特色化改造、城镇街道亮化等措施,将老县城塑造成以哈尼元素为主体的建筑风格与人文风情,使得到游客(居民)一踏入城市,就能充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哈尼文化。

其二,中国哈尼城的开发建设固然需要利用现代建筑技术要空中向城市的发展空间,展现哈尼民族吸纳异质文化为我所用的包容;但建筑风格一定要秉承邛笼谱系建筑的传统,传承哈尼民族的历史文脉与人伦义理,真正把新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哈尼家园”。

其三,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企业化经营模式,在信息化构成的基础上,在老城与哈尼新城开展“屏幕城市”建设。具体而言,屏幕型城市建设主要依托城市综合体的打造,提升主城区旅游服务功能与观赏价值。诸如:大型影院可将长桌宴、哈尼族的民族节日等生动展现,通过将云上梯田搬到城市屏幕来提升绿春山水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等。

2.全县的靓丽多彩工程

绿春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改过的名字,绿春的特色不但需要体现绿染山川、四季如春等方面,而且需要围绕全县的旅游开发做好靓丽多彩工程,在颜色方面做足功夫,彰显和创造人和自然、城镇与环境和谐之美。

其一,突出云上梯田的四季生态景观。学习九寨沟等国内旅游景区的做法,围绕梯田美景的“春如层层银带,夏如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等季节性特征,对接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政策,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之上,对梯田周边进行造林绿化和环境亮化,种植一定规模的特色花木,打造不同季节的自然生态景观。

其二,突出中心集镇的靓丽多彩。绿春县的部分中心集镇在这方面已有基础,要进一步学习古巴特立尼达、北非突尼斯等城市打造魔幻色彩旅游城镇的做法,立足于国家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全省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绿春县的山色葱茏苍翠为背景,以靓丽多彩的墙面、瓦顶、门窗等为主要风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地对各个中心集镇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与亮化。其中,每个镇或乡尽可能地只突出一种颜色,最终在各个小镇形成整体风格一致、建筑主色调一致、民族风情一致风光画面,而全县则宛如色彩斑斓的童话城市。

3.做好绿色生态的文章

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在全县做足做好绿色生态的文章。

其一,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要内容,切实保护好黄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做好云山梯田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力的环境支撑体系。

其二,以建设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中心任务,发展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全县的综合经济竞争力。

其三,以推动和发展生态文化为内在动力,极大拓展全县的旅游发展空间,打造“魅力绿春·生态宜居 ·康体养生”品牌,培育生态文化载体,使绿色生态深入人心。

(二)人口聚集

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没有人的城镇是“空城”。因此,绿春县的特色发展城镇就必然围绕“人”,在聚集方面做足功夫,以人气促进城镇发展。

1.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十九大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绿春县做好城市人口聚集工作的重点。

其一,加快推进本地农业户籍人口的非农化转移与市民化。绿春县在整体上还是一个农业县,不但农业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到了相对较高的比例,农村农业人口也是全县户籍人口的主体。因此,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首先就需要突出这个重点。这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老县城改造、中国哈尼城开发建设、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带来的非农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农业人口向城镇非农人口转移;另一方面需要围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实现离土不离乡、不离土不离乡的就近就地市民化。

其二,加快推进外地户籍且在本地从事非农就业人口的市民化。尽管绿春县城的人口规模不大,但在绿春创新创业的外地人口仍然占有一定比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需要包括这一部分人口。

其三,通过福利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完善、创业环境改善等方式,吸引在外地就业的绿春户籍人口回流,不断扩张城市户籍人口规模。

2.聚集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城市规模

其一,对接中国哈尼城的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吸引全省乃至全国人口到绿春县创新创业。

其二,结合全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把产业和项目作为吸引外来人口的载体,千方百计吸引外来人口、留住外来人口,不断扩张城市人口规模。

其三,充分发挥绿春的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远离喧嚣等比较优势,突出绿色生态、康体养老两个重点,对接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开发利用,吸引“候鸟式” 的外地人口来绿春休闲度假、养老养生。

(三)产城融合

产业是城镇化的根本支撑,没有就业机会的城镇化只会是“空心化”的城镇。因此,绿春县的特色发展城镇还必须突出产业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

1.以培育文旅产业促进城镇发展

绿春的民族文化与山水园林优势突出,以产兴城首先需要围绕文化与旅游两个比较优势,培育发展文旅产业,为特色城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其一,围绕绿春县的“山、林、城、河、村、田”等自然元素,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开发全县的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重点是突出一城(老城改造与新城开发,打造中国哈尼城),一环(绕县城面山周边村寨的环线公路),两河(围绕规洞河、松动河抓好小流域治理,打造水上项目),面山(围绕美化、亮化面山种植特色树木与花草),五景(阿倮欧滨宗教文化圣地文化公园、哈尼生态茶园、哈尼民俗生态村、云上梯田、规洞河与松动河谁水上景点)。

其二,打造民族生态循环旅游品牌。有效对接哈尼民族的历史、人文、风俗、饮食、特产、生态等特色,围绕“拜阿倮欧滨宗教文化圣地—听哈尼古老神话传说—品哈尼生态茶—观哈尼文化城—感哈尼民俗村—游云上梯田—戏东仰两河水—购哈尼土特产—尝长街宴美食—住中国哈尼城”等关键环节,从“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民俗感受、吃住行购”等方面设计旅游线路与业态模式,打造民族生态循环旅游品牌。

其三,打造感受民族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实施哈尼民俗文化生态村建设,打造哈尼村寨集“森林—水系—村庄—梯田—河流”于一体的自然景观,让外界了解哈尼族崇拜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观。同时,结合哈尼族传统的“扎特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昂玛吐”(祭寨神)等节日吸引游客前来哈尼村寨旅游观光、感受哈尼民族文峰、体验梯田劳作乐趣,打造独具绿春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名片

其四,支出引导哈尼族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将哈尼服饰、哈尼舞蹈、哈尼美食等概念化的民族文化元素实体化、商品化;在保护和优化具有哈尼民族特色风格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市场的需求与流行时尚,加大创业设计与科技创新,不断延伸哈尼民间工艺品的产业链条。(www.xing528.com)

2.以做优特色产业支撑城镇发展

其一,做特做优高效特色农业。通过加大农耕道路和灌溉设施投入力度,切实增强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培育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重点包括:首先突出优质红米、优质杂交玉米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建设优质“梯田红米”生产基地,并辅以稻田生态养殖;其次围绕茶叶胡椒草果、冬早蔬菜等重点,加快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农业,形成新的农业开发亮点。

其二,做精做细特色养殖业。通过提升畜禽养殖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特色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发展,重点是突出发展生猪产业,并行发展肉牛肉羊产业,辅以发展野山鸡、壕猪、竹鼠等特色畜禽养殖产业,将绿春建设成为红河州南部的畜牧大县和生态特色养殖基地。

其三,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保障,大力发展天然、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等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业,围绕梯田红米加工、“玛玉茶”的振兴、野生蔬菜和畜牧产业精深加工等中,打造绿米、绿酒、绿茶、绿菜等绿春优势特色产品。

3.以升级传统产业支撑城镇发展

其一,转型升级建筑材料产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高峰期的战略机遇,围绕全州越南的市场需求,鼓励企业通过资质升级与技术引进等方式,扩张生产规模、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建筑材料产业向绿色生态化转型升级。

其二,升级发展水电工业。围绕小黑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开发,以黑龙、绿仙龙、勐曼河、牛孔河、骑马坝等重点水电工程的开工建设为抓手,以加快建设百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为重点,转型升级发展水电产业。

(四)空间优化

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是城镇发展的灵魂,能够决定城市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因此,绿春县的特色发展城镇还必须突出空间优化,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城镇—小集镇—中心村”四个层次的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一城、三重点、五集镇、多个乡村”的空间发展格局。

1.做大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是城镇发展的核心、是绿春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空间优化首先需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由于现阶段绿春的中心城区包括老县城与中国哈尼城两大部分,而老县城的发展空间已基本用尽,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就只能加快打造中国哈尼城。

其一,严格按照各个区块的功能布局招商引资,禁止无序发展。中国哈尼城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削峰填谷”项目的开发土地,整体面积约278.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仅为156公顷,发展空间也十分有限。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土地,最大限度地优化各个区块的功能布局,避免无序发展。按照“一城(中国哈尼城市)、六区(公共文化区、特色商业区、生态景观区、特色居住区、山地风貌区)”的发展规划,确保做好招商引资与城镇建设符合现有的功能分区,避免“一窝蜂”的跑马圈地与搞房地产开发。

其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哈尼城市的开发建设还没有完成最为基本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十分突出。因此,要围绕中国哈尼城城市综合体的核心目标,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环境卫生、道路照明、园林绿化通信网络、生活垃圾处理、场地等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建设,补足市政设施的发展短板,强化中心城区的发展能力。

其三,提前做好哈尼新城开发建设与老城区功能提升的有效对接,增强中心城区的发展后劲。重点包括:老县城的功能调整,将其部分城市功能与产业转移至哈尼新城,强化老城与新城的功能互助、经济合作与产业分工;哈尼新城的加快发展,促进实现哈尼新城与老县城的互联互通与功能衔接,最终形成功能互补与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2.做特重点乡镇

突出各个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特征,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促进实现“一镇一景、一镇一品”,彰显特色小镇的魅力。

其一,平和、半坡两个集镇要围绕沿边开放型城镇、农产品加工贸易型城镇的发展定位,通过打造绿春县中越“三通道四边贸互市市场”,做活做大边境互市贸易,加快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提升小城镇的沿边开放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其二,大黑石要坚持高原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集镇的空间布局,加快“一水两污”、道路及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低产橡胶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提升小镇的影响力、吸引力

其三,三猛、骑马坝要依托国家级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和厚重的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省内一流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小镇。

其四,推进生态移民安置工程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对生存环境差、发展条件差,受地质灾害威胁,或因兴修水利、交通运输等重大项目建设受影响的农村群体,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将移民安置区向城镇区域聚拢,让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居民,进一步凝聚人气、促进三产,从而带动各类小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发展。

3.做靓美丽乡村

立足于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现有基础,对接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严格控制生态红线管控,围绕“做特民居、做美乡村、做优集镇、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等重点任务,突出精品线路、精品区块、精品村庄打造,彰显村庄的真山真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特色。

(五)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城镇化的改革红利,在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推进特色城镇发展,就必须以这种改革红利来破解发展难题。

1.创新融资方式

在县级财政不足、配套资金有限的条件推进特色城镇发展,就必须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在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实现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融资。

其一,建立“政府+企业+银行”的协作机制,搭建新型融资平台,以“政企银行”合作整合各方资金,采取“纵向跑、横向找、内部聚”的方式方法,实现“财政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向外引一点”,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特色城镇发展。

其二,规范有序盘活存量资产。按照市政工程、交通运输、水利枢纽、能源设施等类型,梳理全县的优质存量资产,搞清存量资产家底;其次根据各类存量资产的特点与相互关系、预期投资收益水平、社会资本接受度等多种因素,一方面采取收益高的存量资产与收益低的存量资产组合、有关联的多个存量资产捆绑打包、存量资产有新建项目共同打包等组合模式,另一方面综合运用转让-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转让-拥有-运营(TOO)、委托经营、股权合作、股权转移等多种方式,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规范有序盘活存量资产,全力保障特色城镇发展的资金需求。

2.盘活土地资产

其一,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开发建设城镇,建立多元化投入、全方位开发、多模式经营的新机制。

其二,把经营城镇作为一种资本和商品来建设、管理和运作,以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促进城镇土地使用价值的增值,再以经营、出让、置换土地等方式反哺城镇建设,健全城镇投资体系。

3.整合帮扶政策

其一,全面梳理中央、省、州、县的优惠与帮扶政策,通过编制成册使广大群众和企业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相关政策,促进实现应知应会,为优惠帮扶政策在绿春县落地对接,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以政策合力促进全县特色城镇发展。

其二,立足于绿春县的现实状况,切实做好对照检查和政策衔接工作,确保中央、省、州关于城镇发展、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够在绿春县全面落地,并保障优惠政策的兑现;对尚未形成具体规定但在实际工作确实需要的政策,要进一步细化相关办法,确保落实到位,使绿春县企业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对于相互抵触的政策,要抓紧梳理与调整,进一步挖掘上级政府的政策潜力和优惠空间。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张国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