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文字,传承历史靠摩批的口述或古歌的方式传承。哈尼族的由来,学术界有迁徙说和土著说两种,不管迁徙说也好,土著说也罢,哈尼族历史上由北向南大迁徙是不争的事实,现有的很多资料和民间传说都证实了这一点。哈尼族来自永远的农玛阿美,农玛阿美是哈尼族先民心中最美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着清澈见底而望不到边的水,有着一望无垠的鲜嫩青草的地方,土地肥沃,粮食富足,年年有余,遍地是肥又壮牛羊,哈尼族先民们曾经在这里过着富足的生活,繁衍生息自己的后代,后因部落之间的战争,不得已向南迁徙。众多的汉文史籍载明,哈尼族有悠久的历史,源于古代氐羌部落,据学者研究,哈尼族与彝、傈僳、基诺、拉祜等族同为源于古代的羌人,古代氐羌原游牧于青、甘、藏高原。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时期的千余年时间,哈尼族从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行行重行行,辗转迁徙到滇南、滇西地区。对这段历史文字记载比较匮乏,还好,有大批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哈尼迁徙歌、迁徙史诗、迁徙故事和传说,它们以形象、生动地叙述了哈尼族在各迁徙地的生活情境,以及迁徙征途中的磨难,艰辛和业绩,使我们今天得以对这一千多年的哈尼族历史有清晰的印象。后来,居住于该地区的哈尼先民再次逐渐往南迁徙。自川西南迁经昆明滇池一带(即哈尼族民间流传的“谷哈咪查”),据历史记载,今昆明安宁市古时候称之为“阿尼”(哈尼语为)“大寨”,到20世纪中叶,昆明岗头村仍保存有一口“窝尼井”( 窝尼是旧时对哈尼人的蔑称)。这些历史记载,证明了哈尼先民曾经昆明(谷哈咪查)滇池一带居住的事实,至今昆明晋宁区夕阳乡一带还居住一小部分( “嘎都阿卡”意为掉队的哈尼族)哈尼族。哈尼先民到昆明滇池周边后,过着丰衣足食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有丰富的鱼虾、水草、森林和各种动物。但由于战争和瘟疫,不得不再次向南迁徙,明清以来,哈尼族已散布在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的山区和半山区安营扎寨,结束了上千年迁徙和游牧生活。这些浩如烟海的迁徙史诗和传说,塑造了一个个有着迷人魅力的光辉艺术形象,编织了一部部伟大的史诗作品。哈尼先民迁徙到哀牢山和无量山以后,开始置驿道、开道路、修水利、移民屯田建设哈尼家园。进入绿春的哈尼族具体时间不是很详细,但有资料显示,早在唐南诏时,今天的县城附近等地方就有哈尼族的一些先民居住,并有了相当规模的稻作农耕活动。清朝初年前绿春只有哈尼族,有自称“哈尼”“哈欧”“伯那”“期的”“阿松”“腊米”“果作”“碧约”“卡多”“西摩洛”和“白宏”等11个支系。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修建房屋、开垦梯田,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繁衍后代,建设美丽家园。如今绿春县有八个乡镇, 在3096.86平方千米国土面积上,共有24万人口,境内世居民族有哈尼族、彝族、瑶族、拉祜族、傣族、汉族6个,其中哈尼族人口近88%,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之一,哈尼族人口比例是全国第一,也是世居上哈尼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地方和核心区。哈尼族不仅人口多,而且居住时间长,是最先来到绿春进行梯田农耕,发展生产的民族,也是今天能称为生态绿春,哈尼家园前提条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